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珠三角应松绑香港环保NGO
作者:刘敬文  文章来源:网易探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17 16:23: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来广东省实施的工业产业转移,2005年以来,广东省开始引导珠三角部分工业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尽管广东省也为之制定了一系列产业转移跟环保相关的规章制度,不过,根据绿色和平的实地调查,这些产业转移的环保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广东省政协调研组也指出,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产业,同时意味着转移污染,而且是生产、生活、生态的“三重污染”。发展接力也将伴随着污染接力,威胁全省乃至香港的饮水安全。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操作

如何解决政策执行乏力的问题,这已是老生常谈,大家也喜欢用“体制问题”来敷衍了事。实际上,情况并非完全悲观,解决执行乏力,重要的是要由公众、媒体和第三方组织来监管政府。而珠三角经济发达,公民素质、媒体发达程度在全国都是处于较高水平,像广州媒体关于“广东水污染”的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不过,媒体再发达也有其局限,例如它不太可能长时间组织专家学者对某个环境课题进行调研,然后得出最为准确的环境信息告知公众和监管政府。

笔者曾经参加过北京的一个环保记者沙龙,这是由北京的环保NGO如北京地球村、绿家园等组织的,每周一次,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环保信息的发布平台和讨论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环保NGO和媒体进行联动,效果非常好。

工人生活简陋

而在这些层面上,独立的环保NGO的作用显得就十分重要,可这却是珠三角的一块短板,珠三角的环保NGO非常少,甚至比不过西部经济落后的省份如云南。

实际上,要补齐这块短板说难也不能,香港的环保NGO是非常发达的,像绿色和平、地球之友等均是影响力很大、国际性的环保NGO,而像绿色和平早在90年代末已经介入珠三角的环境问题当中。不过,香港环保NGO在珠三角活动仍然受到诸多限制,而粤港在环境问题的合作仍主要限于政府层面,对NGO的合作少有提及。

华通厂内工人的拥挤生活

既然“大珠三角一体化”是包括香港之内的,既然刚刚获国务院批复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核心是深港联动的,为什么“大珠三角一体化”“深港联动”不能拓展到环保NGO层面上?香港环保NGO不能松绑,珠三角的环保NGO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大变化,珠三角的环保困局越来越像死局,所谓的“绿色大珠三角”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在当地工厂大门外销售电子垃圾

当然,政策和意识往往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珠三角部分政府官员尤其应该转变对环保NGO的看法,这些来自香港的环保NGO并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苦口良药的“诤友”,是共襄盛举的“伙伴”。用最普通的广东妇女的话来说就是,“有命赚钱也要有命花”,这些NGO所做的事情就是想我们能够“有命花钱”,没有了生态环境,经济再繁荣,也是一场空。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