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益2.0来了 全民公益时代还有多远? |
作者:徐辉 文章来源:公益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1 13:33: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公益1.0的特征是被动、不可持续、捐赠渠道单一、得不到反馈信息;公益2.0的特征是主动、可持续性强、捐赠方便、与受益者之间的互动性强。在中国这样一个公民个体越来越主张个人权利的时代,公益2.0的出现,无疑会引起个人参与公益的极大兴趣。我们可以对公益2.0所带动的全民捐赠抱有希望,但普及慈善知识、推动慈善法规完善、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公益1.0捐赠不问结果 大多数人参与公益时有这样的困惑:到银行、邮局汇款捐款要排队,捐款是否到帐不知道,捐款用于何人不知道。比较遗憾的是,很多公益机构并未针对这种情况,创新公益产品。 1年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了公众捐赠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捐赠信息反馈急待加强,个人税收减免政策杠杆作用未有效发挥,“捐赠渠道不方便,不快捷;对善款落实缺乏信任;捐款个人之间渴望交流互动导致了公众们不愿意捐款。” 无疑,想调动起个人捐赠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公益的热潮,传统的公益1.0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而一直试图开发全民慈善资源的扶贫基金会,在清楚个人不愿意捐赠的“症结”所在,经过3年的摸索,公益2.0模式已经初具模型。 公益2.0多元的互动 9月4日,扶贫基金会与优视科技达成公益2.0战略合作关系,对方将充分依托其手机上网支付技术,为扶贫基金会提供手机上网捐赠平台服务,支持中国扶贫基金向公益2.0转型。 扶贫基金会设计的公益2.0版全民公益模型是,通过手机、银行、网络月捐5元设立个人爱心基金。在这个模式下,建立了依托于现代科技的捐款渠道和公益查询通道,并搭建了捐款者和受益人之间的互动平台。在设立的客服中心,将为捐赠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搭建了现代化的公益管理服务平台。 艰难的“慈善现实” 目前,中国企业捐赠额占据慈善捐赠总额主体地位。据统计,在常规状态下,企业捐赠总额和社会个人捐赠总额的比是80:20。尽管汶川地震中,社会公众捐款458亿元首超企业,让人们认识到社会中蕴藏着巨大的慈善资源,但今年个人捐赠数量下降说明,在正常状态下,那种全民慈善的状态是不可再现的。 在这种“残酷”的现状下,扶贫基金会的公益2.0尝试,在不景气的全民公益的环境中有“破冰”之意义,给沉闷的个人慈善领域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创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预见的是,融化个人慈善的坚冰,绝非扶贫基金会一家之力所能完成。扶贫基金会为客服中心所设立的最高目标是:让心基金的优质客户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不过李利也承认,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实现。 公益2.0的技术平台的搭建已经初具模型,但对于实现全民公益时代的目标来说,只是走了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到底如何持续地去撬动全民公益这项浩瀚工程,扶贫基金会除了需要不断的完善技术水平,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