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境健康进入“发病期” |
作者:陈媛媛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31 13:51: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受损事件的高发期。这是环保民间组织自然之友近日在北京发布的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的。《报告》以民间视角对环境与人体健康、城市垃圾处理、应对气候变化与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等2009年度的中国环境热点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报告》对2009年我国所发生的多起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受损的事件进行了总结分析,包括江苏省盐城水源被污染,20万人饮水受影响;湖南浏阳镉污染,509人尿镉超标,引发群体事件;陕西凤翔615名儿童血铅超标;湖南武冈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铅都”河南济源1088名儿童接受驱铅治疗等。这些事件经过媒体曝光,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广泛关注。 《报告》主编、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表示,2009年是很多环境问题集中暴发的一年,很多环境问题由隐性变为显性。他强调,2009年环境健康事件高发并非偶然,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特别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后果正日益显现,甚至到了集中暴发时期,今后若干年内,环境健康事件都有可能频繁发生。 杨东平分析说,环境污染和破坏后果的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污染积累到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后,它对人体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来,当前发生的多起环境健康事件基本上均非一次突发事件造成。但他提出,中国目前环境健康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快速发展、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执法不足紧密相连。例如,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GDP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但环保投入在“十五”期间,最高也才达到GDP的1.4%。 《报告》总报告执笔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李楯认为,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需要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靠哪一方,严重的环境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报告》还提出一些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具体建议,包括:建立以人体健康为核心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环境基准体系,修订质量标准,完善排放标准;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明确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项目与程序,建立环境信息公开的司法审查机制等。 《报告》由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自然之友理事长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的学者、NGO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 《报告》重视用民间的视角记录、审视和思考中国环境状况,主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强调实证性、真实性,从而建立权威性。本书已连续出版5年,英文版也于今年底在欧洲出版发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