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绿手指”创业“金手指”
作者:于春华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3 22:41: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的志愿者在街头向公众展示他们把地沟油变成肥皂的“绿色奇迹”。 CF

  本报实习记者 于春华
  
   危害健康的地沟油,经过并不复杂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变成优质的肥皂。听闻这样的创意,许多人都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个变废为宝的实验,也正在成为一群年轻大学生投身创业的平台。
   前不久的世界环境日,随着一阵欢呼,北京林业大学的““绿手指环境保护者协会”社团在北京市五道口城铁站附近举行了一次成果展示及废油收集活动,主题是呼吁关注环保和地沟油安全问题。
   在互动现场,许多市民亲眼看到了那些地沟油做成的各种形状的肥皂,环保行为艺术的模特全身涂满绿色并扮成雕塑,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是一个‘思考者’的形象,模特的身上是一半黑色代表地沟油,另一半绿色代表健康环保,利用地沟油做肥皂我们可以把黑色变成绿色。”一位志愿者这样解释。
   在现场进行展示的同时,协会部分成员组成收集小队到附近的餐馆收集废油。小队总共收集到9公斤废油,而这些废油可以制成杯盖大小的肥皂450块。
   在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读大二的刘美辰,是“绿手指”社团的会长,她正和自己的团队用双手构想一场变废为宝的大业。已有7年历史的“绿手指”社团,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不仅做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更要做名副其实的环保“绿手指”。
  
  油变皂的创意
  
   据统计,我国居民每年吃掉的地沟油将近300万吨。自从今年上半年地沟油问题被曝光后,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对地沟油的管理监督和转化处理规定,随后各地也出台相关法规,各地加大了对餐饮店的地沟油使用的监管和惩戒力度。
   对入口有害的地沟油其实并非一无是处,同样可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北京林业大学几个年纪差不多的“90后”大学生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是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与化学专业知识结合得比较紧密。”“绿手指”副会长王君竹告诉记者,地沟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他们却想到可以用所学知识将地沟油做成肥皂,变废为宝,不仅回收了地沟油,还可能让使用地沟油的商家开发新产品。
   “最开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只是想做成一个校园内的活动。”王君竹提到,“开始联系过NGO,他们的范围主要在社区,我们社团也想在社会上再广泛地宣传推广。”
   活动能否开展?是否有人支持?社团内部曾有过激烈争论。“恰好有人提到了联想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商议后,我们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因为参加大赛不仅能申请到资金,还能继续扩大宣传,就这样,年轻的学子们一路将项目进行了下去。
   今年5月初,经过一系列准备后,他们提交了项目计划。海选过后,他们发现团队的人手不够,就在全校召集志愿者。变地沟油为肥皂的海报和宣传单在校内展示后,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加上在校内现场演示,宣传效果很不错。
   “没有直观的认识,没人会真正了解到环保的意义。”王君竹告诉记者他们的一个强烈感受。
  
  求油路上阻力多
  
   凑齐人手,接下来就是项目实施。5月中旬,大家兵分多路开始去食堂和餐厅进行“求油行动”。结果,大家的反应不一,有的表示支持,也有的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
   “去学校里的食堂时,得到的油品质最高。”刘美辰表示,虽然食堂送给他们的1.6升用过的油还可用于其他用途,但食堂还是赠送给他们来支持社团的这次活动。而在另外一个食堂得到的油品质就较差,这是因为那个食堂的油炸食物较多,用过的油几近废油。不过,这种油更接近活动需要的品质,油中可以看到废渣,正是做转换实验的最好原料。
   社团的成员们发现,大多数食堂以“每天要回收”为由婉拒了他们的请求,而实际上,不少地方的废油没有完全回收,而是继续变相使用了。
   去校外社会各餐馆收油的同学,更是大吃闭门羹。经过摸底调查,“绿手指”绘制了一份五道口地区大小餐馆的地图,成员们分头到这些餐馆去收油,但绝大多数餐馆都拒绝了同学们的要求。
   “有的餐馆对废油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喂猪,有的卖给了专门的收购者,还有的直接倒入下水道。”经过这样一场活动,大家发现很难得到餐馆信任,店家担心学生们会暗访他们处理废油的实际情况。同时,大家也对社会上的费油去向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绿色创业之路
  
   收油是为了改造油。5月15日,“绿手指”社团召集有兴趣的志愿者一起开始利用废油做肥皂。参加者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过滤废油、称量材料、搅拌、成膜、静置,每一步都井井有条。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就是过滤废油后,将油、水和氢氧化钠按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发生皂化反应,最后抹油分装就行了。”两个多小时后,4升油经提炼变成了肥皂。
   在学院的实验室里经过5天实验,肥皂成型。“绿手指”社团把肥皂作为礼物送给了实验室老师。“老师体验后说我们的肥皂很好用,而且很润滑,可能是因为里面含有甘油的缘故吧。”刘美辰笑着说,“第一次做肥皂,看到自己成功了,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好玩,更多的是希望。”
   目前,刘美辰的团队正在将地沟油变肥皂的活动变成一项事业。“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活动收到了16000多份公益创业计划,在1000强的海选中,80多万网友参与投票,“绿手指”提交了“you&油”的公益创业计划并胜出,此后又分别在230强投票和27强的投票中胜出。
   谈及未来发展,刘美辰表示社团可以利用假期组织一支实践队伍,联系生产肥皂的厂商和相关广告商,实现从收油到制作肥皂、包装、推广到最终盈利,使社团的这项活动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持续进行,形成完整的循环。
   变废为宝的“绿手指”,或许真的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大学生们创业的“金手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