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万脉汇集成就洪波巨流
作者:陈金陵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3 10:59: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从1991年辽宁盘锦刘德天创办中国第一家环保民间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开始,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路。


  中国第一家综合性环保民间组织,也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环保民间组织之一的自然之友成立于1994年。


  而民间关注中国环保的视野出现较早,几乎与中国环保事业同时起步。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敏锐的社会人士即开始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德钦一带曾一度乱砍乱伐原始森林,梁从诫、唐锡阳、奚志农等人多方呼吁,甚至上书国务院领导,终于制止了乱砍乱伐行为,保护了原始森林以及在那里栖息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


  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组织从诞生至今,在成长的20年中,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初创期、转型期以及发展期。


  在中国环境保护大军中,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越来越成为一支不能忽视的社会力量。


  初创期


  时    间:1991年~2003年

    代表组织: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 自然之友

    代表人物:刘德天  梁从诫

  主要行动:种树、观鸟、捡垃圾


绿色布道者上路


种树、观鸟、捡垃圾,开展针对公众的环境宣传


  刘德天是《盘锦日报》的摄影记者,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刘德天陪同一个外国专家去辽宁省盘锦郊区的湿地考察黑嘴鸥的生存状况。


  这次经历让刘德天萌生创建一个保护黑嘴鸥的民间组织的想法。1991年4月20日下午,辽宁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正式成立,中国第一家环保民间组织诞生。


  协会成立十几年来,在他们的努力下,南小河湿地成了濒危物种黑嘴鸥繁衍的重要栖息地。


  如果说刘德天创立黑嘴鸥保护协会有原始的自发性,自然之友以及围绕其间的以梁从诫为代表的一批环保志愿者,则把自己的行为放置在更大的社会范围之中。


  1993年“6·5”世界环境日这天,在北京西郊的玲珑塔下,梁从诫等20多名环保志愿者达成共识,决定组织起来,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些实事。


  随后,刚成立不久的自然之友带头组织公众参加种树、观鸟、捡垃圾等“老三样”活动,开展针对公众的环境宣传,使公众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开展“老三样”活动带来的环境宣传效应,以及几乎所有环保民间组织在广大公众中做环境宣传工作,都被公众誉为“绿色布道”,民间环保人这种最初的环保行为,以近乎宗教式的宣传,感动了一批批公众。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第一时期,许多环保民间组织成立并开始发挥社会影响力。


  除了上述两个组织外,在这一时期唐锡阳创办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带领年轻学子走上绿色之路,很多绿色营的营员后来成立中国民间环保先锋人士;杨欣为索南达杰的事迹所感动,走上保护长江源和藏羚羊的道路;国外留学回来的廖晓义创建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汪永晨组建了绿家园;杨勇带领一群志愿者以民间科学家的身份在西南地区考察冰川河流;霍岱珊和志愿者们成立了淮河卫士……


  这群人为什么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环境保护这一领域?


  梁从诫给了“公民义务”的解释,刘德天给了“社会责任”的说法,环境保护改变了梁从诫、唐锡阳、徐刚、廖晓义、刘德天、杨欣、汪永晨、霍岱珊、杨勇等人的生命轨迹,以及那个时代第一批以志愿者的身份跨进绿色保护队伍中无数人的一生,而且,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民间环保队伍成为环保志愿者。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