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气候认知状况调研报告公布 |
作者:葛志浩 文章来源:东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6 4:07: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据《新闻晨报》报道,知道与做到,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中步伐并不一致。日前,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高达93.4%,77.7%的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影响表示担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将低碳方式落实的人群比例尚待提高,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例,仅12.1%的受访者选择了“总是”。 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 “这次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很高,达到93.4%,大多数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且中国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危害,这种危害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影响更大。”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执行主任、乐施会(微博)传播经理王彬彬表示。 据了解,这是一份拥有4169位受访者的调研报告,调查的问题包括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行为的实施等多个方面。虽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气候变化有一定认识并有所担忧,但在实际生活中,环保式的举措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垃圾分类实施率最低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节水、节电方面有较好的习惯,如“及时关闭电视、电脑”和“不用照明时随手关灯”这两项,选择“总是”实施频率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1%和33.1%;其次为“尽可能节约生活用水”的人群,比例为31.6%,之后是“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比例为30.1%。对于宣传已久的生活垃圾分类举措,选择“总是”的比例仅12.1%,选择“经常”的比例为21.8%,两者相加的比例也不过三成多,为各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中实施率最低的一项。 最信任“科研机构”发布 不过,对于环保产品的消费,多数受访者愿意为此多付一笔钱。87%的受访者愿意为购买环保产品花更多的钱,其中约有26.6%愿意多支付一成的成本购买环保产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多支付二成的成本,约有26.2%;而多支付三成、三成以上的受访者为17.2%。此外,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政府能要求企业或生产者投入更高成本生产出更为环保的产品,比如建筑、汽车、可再生制品以及有机农产品等,那么为此多付一些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报告称,对于不同机构发布的气候变化信息,人们最信任的发布者为“科研机构”,其次为“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分别位居倒数一、二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