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兵:中国公益慈善生态仍在探索阶段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7 8:43: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公益慈善与社会企业的亚洲探索”夜话中认为,中国整个的公益慈善的生态仍是一个在探索和不正常的阶段,也是在一个发展阶段。以下为其讲话摘要: 王兵:谢谢Elliott Donnelley,我把中国慈善现状跟大家介绍一下。大家知道重要的慈善实际上一直由政府垄断,有很多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办了很多国家的公募基金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的捐助,按前几年大概有80%到90%中国的社会捐助,通过公募基金会由进入了中国的财政领域,这是中国的主要现状,是被主要的政府公募基金会垄断。 2004年中国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允许个人可以创办基金会,从那时候开始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到现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和公募基金会差不多,比公募基金会稍微多一点,但是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按去年的数字,有一半的基金会每年捐赠收入大概在100多万左右,这是一半的基金会,所以处于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的状况。 另外,今天的主题社会企业,因为社会企业是90年代从国际传到中国,中国现在国际企业70%、80%都是两三个人,年收入在50万以下,实际上也是在生存挣扎的边缘。中国整个的公益慈善的生态,我觉得是一个在探索和不正常的阶段,也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当然从2004年以后,有很多企业家成立了基金会,比如我们成立了爱佑慈善基金会,其中我边上的冯仑也是理事。冯仑先生也是阿拉善基金的理事长,他是中国企业家做环保最大的基金会的领头人。逐渐包括壹基金,有成、南都等等一批由企业家组成的基金会,在中国公益生态这部分,逐渐有了一些探索和发展。当然,现在谈到的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逐渐的他们已经比原来现存的小的非公募基金会和社会企业要大得多。假以时日,再过二十年到三十年,我相信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基金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华为、联想和万科。这是大致中国慈善的情况。 在慈善教育方面这些机构很弱小,但是在环境保护,环保领域,中国现在最迫切需要民非企业,社会企业的领域,这些因为比较敏感,他们的发展之路更艰难,而且规模更小。所以现在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之路是非常的艰难,而且在初级阶段,可能需要社会,需要政府和需要在座的企业家都伸一把手,把他们做大做强。我从这两方面把中国的现状跟大家介绍一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