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环保卫士”南加 为了记忆中美丽的故乡
作者:朱砂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4 21:57: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一个家庭的坚持

  未来接爸爸的班做环保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1999年我国的濒危动物兽类红皮书中将其列为极危级动物,目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为解救这种物种,很多个人和机构都在想办法,没想到南加这些年中已救助了十多只普氏原羚。去年,在全国志愿者的帮助下,南加还租下千亩草场给普氏原羚做栖息地。

  南加在环保方面的全身心投入,一直得到家人支持。如今,两个女儿都已长大,能帮爸爸打理各种事务,8岁的小儿子桑杰,则将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当作家庭成员。跟南加巡护草原时,看到刚降生的小普氏原羚,桑杰会开心地大呼:“爸爸,你太伟大了!”看到人们拉起的铁丝网挂住死去的普氏原羚,桑杰会伤心地大哭。

  果周是南加救护的一只雄性普氏原羚,出生时妈妈给狼吃了。南加以前救护小普氏原羚时,一般都带回家,让自家的山羊用奶喂它们,可果周被救出来时,正好山羊和绵羊都处于“断奶期”,南加只好将它与自己的儿子桑杰一起“喂养”。两个小生命好似兄弟一般在草原上嬉戏着长大。每次,南加在小店里买饼干,都是买两盒,一盒给桑杰,一盒给果周。这些年来,南加保护普氏原羚的事迹广为传播,不少媒体记者前来拍摄、采访。有时候,看到桑杰身边的记者,果周还会吃醋———它不乐意有陌生面孔和桑杰如此亲近。

  让南加欣慰的是,孩子从小就有环保意识。“桑杰四岁时,有一回,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我们在草原上聊天,那位记者抽着烟,顺手把烟屁股扔地上了。结果桑杰跑过去,把烟屁股捡起来,放进记者的口袋。”南加说,“我平时也抽烟,一般我都会把烟屁股装进口袋带回去扔掉。孩子大概是一直看我这样做,所以,有人扔烟屁股他就去捡起来放到人家口袋里了。当时,我真的有点尴尬,怕对方不高兴。没想到,那位记者直夸桑杰,还给他拍照。”

  不久前,南加获得了《时尚先生》杂志“先生力量年度公益人物奖”。颁奖活动在上海举行,面对现场几千名观众、各界人士,南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从没想过自己能跟时尚这两个字扯上关系,没想到每天与羚羊和草场为伴,也能做成个‘先生力量公益人物’。希望我这点微薄的‘力量’,能给故乡的草原和羚羊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南加辗转到家已是次日凌晨3时。妻子和三个儿女都没有睡。

  孩子们对南加说:“爸爸,今后我们也要做环保。”

  一群人的行动

  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南加的故事,通过媒体的报道,被很多人知晓。在默默坚持了近二十年后,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在行动。

  “青海湖边,居民、游客很多,转经的人也很多,加上举办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到处都是垃圾。有些会挂在树枝上,有些会被风沙掩埋起来,我们全家每年都要去捡垃圾。”南加说,最初的时候,邻居们都不理解他的行为,而如今,那些曾经不理解南加的邻居们也加入到了捡白色垃圾的队伍中来,青海湖边越来越多的人在行动,他们互相联络,每年定期共同为青海湖清理白色污染。

  在了解了南加做的事后,相关部门出资为他盖了“普氏原羚救助基地”,过去的几年里,这里已在发挥着公众环保教育基地的功能。在“救助基地”前的湿地上,有一片小小铁丝网围起来的“气象监测点”,是青海师范大学设置的。几年来,很多师生在这里做生态方面的研究,吃住一度都依靠南加的“救护基地”帮助解决。他们采了很多标本,承诺把采到的植物标本赠送给南加一份,与南加共同建设一个“青海湖生态科普室”。

  早些年,骑着摩托车巡护草场,南加几乎一年用坏一辆摩托车,去年,为方便给普氏原羚送“救命草”,往沙地里种树时运载树苗等物品,他花了十几万元买了辆皮卡。这些年,为环保投入了多少钱?这是很多记者采访南加时都会问的。起初,南加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是自己在做这些,也不用给自己报账,真的没认真算过。”后来,被问的次数多了,南加回过头将一些比较大的支出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大概投入了有二十多万吧。”干了近二十年,南加说,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做环保了。但经济问题也很现实地摆在了他面前。个人的积蓄毕竟有限,一味靠自己的积蓄,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加说,自己现在最希望能够以“救助基地”为支点,建设一个规范的公众环保教育基地。“救助基地”已具备了部分基础硬件,有教室、会议室,最缺的是洗澡的地方和干净的厕所。“我们现在给牧民做培训,也会接待来这里夏令营的大学生。要是有了洗澡的地方和厕所,这里就能接待更多的人,也能有些经济收入。有了经济收入,就可以持续地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