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2009年《时代》“环保英…
廖晓义:和谐要从生存方…
廖晓义:行动着的思考者
村长廖晓义的老土生活
廖晓义:第三极的声音—…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廖晓义:我与地球村的十年
作者:钟蓓 文章来源:青年时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4 23:26:35 | 【字体:
    “北京地球村”已经10岁了。

    作为最初的创办者,廖晓义在2006年的岁末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这次,她获得的是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等七部门联合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由公众、专家按照科学、公开、公平的方法评选本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环保人物。

    这次获奖的是:发布“中国水污染地图”的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提出“G能源替代”战略的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披露《惊情神农架》剧组破坏环境行为的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柯蓝;对国家环保总局区域环境督查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的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罗哈尼;对青藏铁路环保提出大量被采纳意见的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发起“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发起国有林权改革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兼林业管理局局长许兆君;发起“绿色生活运动”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发布我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

    在颁奖典礼上,廖晓义说道:“在艰难的环保道路上,有的人默默地前行,有的人无声地倒下,而我这个后来者接过了奖杯。我知道这奖杯有多重,那是一路同行的伙伴们和同志们用心力浇铸的重量,也是自己要用生命去交付的重量……”

    廖晓义像往常一样,在地球村召开例会,布置工作。光阴荏苒,现在的她,脸上少了一些光亮,多了一些皱纹。从那些已经泛黄的旧照片里知道,年轻时她有一头齐肩的长发。

    在环保的绿色之路上,廖晓义已经走了16年。其中,包括她与地球村的10年光阴。现在的廖晓义已经把自己相应的执行权交给她的同事,而她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野外的田间调查和心灵环保的探索。

    “2007年、2008年后,‘地球村’就走过一轮(12年)了。”廖晓义笑着展望未来。她的笑容后是“地球村”成长的10年。

    ▲▲▲缘起:心中的“地球村”

    廖晓义曾经非常“酷”地把一张美国绿卡交还给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原因一栏里,她写道:“留在中国搞环保。”就是放在多年后的今天,很多人仍然会觉得她有些“犯傻”。但“创办中国自己的民间组织”成为廖晓义当时的心愿。

    1993年~1994年,廖晓义在美国拍摄《地球的女儿》,她接触到不少海外的民间组织(NGO,NonG overnm ental O rganization ),其中包括巴西、肯尼亚、印度在内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民间组织。这触动了廖晓义。

    准确地说,当时中国并非没有NGO。正如清华大学的王名教授将中国NGO归纳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政府层面——体制改革催生了大量GONGO(GovernmentalNGO,政府发起的非政府组织),它们自上而下地承担政府转换下来的一些职能。二是民间层面,即出于社会需要自下而上产生的大量民间组织。“地球村”属于后者。

    从做环保志愿者的简单工作开始到在美国注册的“美中环境教育协会”,廖晓义开始渐渐明白什么是NGO。回国后,廖晓义在一番“找婆婆”(注册组织,需要挂靠某单位)的折腾后,终于注册了“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2004年,改换身份后,更名为“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地球村”。

    ▲▲▲最忆是艰难:“地球村”的七年之痒

    从创办至2002年,“地球村”7岁了,就像众多双方关系需要经历的转折点一样,“地球村”面临着自己的七年之痒。那年岁末,加上廖晓义,“地球村”一共只有三四个人,账面上剩下的资金也不过几千块。缺兵,少粮的状况的背后是当时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第三次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正如“自然之友”副会长杨东平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所说,“除了巨大的人口压力,高速度、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业化模式等传统因素外,增加了经济体制变动、道德和文化危机、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刺激等新动因,这次生态面临的冲击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和严重性。”

    面临选择的,首先是廖晓义自己。“当时能做的选择很多,我可以去国际性的NGO工作;可以拍片子,做独立制片人;甚至当时有一所大学邀请我去他们的媒体传播系当系主任……”也许是出于母性的本能,也许是她骨子里的执拗,廖晓义终于还是不能放下她倾注了心血的,孩子般的“地球村”。“放不下,哪怕它已经奄奄一息,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尽全力救‘地球村’一把。”

    对于那些离开的人,廖晓义说:“那些从‘地球村’分化出去的同志,他们可能有自己更多的想法。其实,是不是留在‘地球村’工作并不是重点。我们姑且就把‘地球村’当做一个培训基地吧。离开的同志,毕竟他们今后可能还会继续从事环保的工作。人与人之间,多少也讲一些缘分。有的同志离开,有的同志加入进来……”

    “遇到栗力,‘地球村’好像经历了一次‘再婚’(笑)。在她的帮助下,‘地球村’从原本的三四人发展到二十几人。”

    2002年,“地球村”第一次以民间组织的身份在约翰内斯堡的NGO论坛上亮相。照片中,包括廖晓义在内的四名“地球村”工作人员高举着双手。这次会议后,“地球村”10年发展计划20条制定出炉。

    “这次2006年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我特别穿了那年在约翰内斯堡NGO论坛上穿的衣服。从约翰内斯堡到今天的领奖台,那感觉就像我在颁奖典礼上说的那样,‘踏上环保之路16年,今天是最让我感动的时刻。’获得这个由七大部委颁发的奖项,对我有特别不同的意义。因为16年的努力,我和‘地球村’是被认可的!”

    ▲▲▲十年话苍茫:影响中国的绿色生活方式

    对于“地球村”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它怎样渡过一个个青黄不接的资金难关,也不是怎样应对可能流失的骨干人才。而是它为社会做了什么。“做什么”涉及到这个民间组织的社会功能。换言之,社会功能是对民间组织的重要评判标准。

    绿色生活

    在过去的10年中,“地球村”有意识地拓展环保的第三领域——生活方式,或称为绿色生活。起初,他们推广和主张的是“5R”生活方式。这5个R分别代表 R 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 eevaluate(环保选购)、Reuse(尽量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Recycle(垃圾分量循环回收)、Rescue(救助动物,保护自然)。这些年,通过媒体宣传,政府合作等各种形式,“5R”的生活方式,基本为人所接受。

    “在这10年中,‘地球村’作为一个微弱的组织,关于‘绿色生活’的想法慢慢得到同行的呼应。”廖晓义欣慰地说。

    绿色社区

    人们生活在社区当中,如果能把环保的参与机制做到社区层面,就意味着能把环保做到每个人。

    1996年,“地球村”的“绿色社区”工作从垃圾分类开始做起,然后延伸至水、能源等等。直至后来,试点社区自发建立起了“社区公民公共环境议事会”,会员都是小区内的居民。整个“议事会”制定了自己的章程以及相关的分工说明,从而在软件(即制度)上保证了“绿色社区”的实现。一旦“议事会”建立运转起来,绿色社区的五个功能就能实现: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和选择绿色生活,以及传承和谐绿色文化。直至2000年,“绿色社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经验与模式。

    2000年,廖晓义获得环保大奖“苏菲奖”后,北京市市长刘淇找到廖晓义,和她讨论北京的环保问题。廖晓义提出了几点建议:特别是垃圾分类和绿色社区。当北京市政府组织了百余名区长以上的干部在试点地宣武区建国南里小区开现场会后,原本只是“地球村”的试点工作变成了由政府文明办牵头的政府政策工作。

    ▲▲▲26摄氏度空调

    冬夏开空调是人们普遍的做法,但把温度设定在多少度就是个需要商量的问题。“夏二六”是由“地球村”提出并联合其他若干家组织共同倡导的建议。廖晓义说:“冬天,人们喜欢把空调的温度设定得比较高;夏天,把空调的温度设定得比较低。为此,我们咨询过健康专家,这样设定温度的做法并不健康。冬季过高,夏季过低的温度设置也是对能源较大的浪费。比较科学的市内温度可以在冬季设定为18摄氏度,夏季时设定在26摄氏度。”此后,26摄氏度空调的倡议也被政府采纳接受。

    “我们应该让节约成为时尚!现代经济发展了,有些人认为他们有权有钱购买和消耗资源。但事实是你无论多富有,你也无权挥霍资源,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里借来的。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关心地球,关心未来的人能获得尊敬。挥霍并不意味着财富,而意味着自私和冷漠,这样的享受不惜摧毁了后代人的生存根基。”

    ▲▲▲“地球村”如果没有廖晓义

    当廖晓义一次次站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领奖台上,聚光灯下的她依然非常上镜。拍片子、写书、筹款、参加各种活动……这其中有困难,也有辉煌。当人们更多地知道北京有个“地球村”时,往往马上联想到的一个名字就是“廖晓义”。这样的反应并不意外,毕竟她为“地球村”付出了太多。但浓重的个人化色彩也难免让人误会“地球村”只有一个干活的廖晓义。这显然是中国早期NGO的共同特点,个人精英或社会名流起家。

    “中国的NGO处在地步阶段,作为第一代的NGO组织者没有特点做不成事。也不应该太苛求,毕竟中国的NGO整体都很年轻。”

    现在廖晓义把村子的执行主任的工作交给了一个中青年团队。廖晓义说道:“我放手让后来者做,就是希望能加快‘地球村’本身的制度化建设。”廖晓义之后的时代,“地球村”才会按照制度既定的轨道有自己的良性运转。这也是众多成熟的国际NGO的成长模式。

    “不论有没有‘地球村’,中国需要有自己本土化的NGO,作为中国文化的坚守者、环保的守望者,它们才是带有中国特色,中国底色的。当中国的NGO创办成为自觉的行动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自信、自尊与自强。”

    尽管中国的NGO还是处在起步阶段,而且资金问题也常常困扰许多负责人。廖晓义笑言:“一年‘地球村’好像总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而整体的情况是,本土NGO的条件还是挺艰苦的。但是这些应该成为不办中国本土NGO的理由?不少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国NGO纷纷来到中国,面对这些强大的同行,我们于是选择放弃?或许,在草创期的中国NGO们,除了自身的坚持,也希望那些强而有力的同行们假以援手。”

    “总有一天,我会退居二线。那时,我应该还会做一些技术性的支持工作吧。”

    ▲▲▲展望:"地球村"2007

    新的一年,“地球村”会把关注的视线更多地投向农村。“我们会和有关部门合作,在建设新农村、新家庭的大背景下,把环保意识向农村推广。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环保读本》,就是希望广大的农民兄弟能得到相关知识的普及。书的内容也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很希望,社会上的热心公益人士能和我们一道,把这本小册子带到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此外,“地球村”还会在2007年推广“心概念”。之前,所倡导的“绿色生活”侧重在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心概念”则把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心概念,绿色心发现,绿色心浪潮,绿色心生活。在绿色奥运即将来临之际,将“绿色心生活”推广开来。

    “在这两三年里,‘地球村’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一个中青年团队在负责,我把比较多的时间都用在乡野民间的寻访和研究上。我个人认为环境问题其实还是个文化问题。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中国人把自己的和谐文化淡忘在脑后,自然家园便更难守候了。反言之,要守护我们的自然家园,先要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我这两三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环境教育新突破口。”

    不用说那些被淡忘的文化中精神,那些天天生活在忙碌中的人们有几个会为自己的心做哪怕是片刻的停留?“这个社会太浮躁,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些‘静静想’的时间,给自己的心不时做一个心灵环境测评。除了‘静静想’,我们还应该‘好好说’。不仅仅是人与人,也包括人与自然。对于自然,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而不应过度耗费。‘悄悄改’。对于错误,我们一定要改,不要以为没人知道。不会说话的自然,它有自己呈现问题的方式。‘细细读’。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污染问题的症结是什么?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你我他,保持一颗洁净的心灵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最后一则是‘回回家’。我们要回3个家。一是心灵的家园。对于这个家园,我们已经遗忘了太久太久。二是中华文化的家。三是回归养育了我们的自然家。‘心概念’要靠‘心发现’实现;‘心概念’要变成一股‘心浪潮’;‘心浪潮’要变得一种‘心生活’。当我们把这一切都实现时,就能建自己的‘心中国’。”

    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地球村在建村10周年之际,获得了2006最佳NGO的荣誉,并被评为“十大智业机构”之一。廖晓义和她的伙伴们对于地球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人物简介·

    廖晓义,197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86年获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廖晓义开始发表环境论文,并成为环境影视独立制片人。

    1991年以来,发表“中国工业化和经济代价”等论文40多万字,主编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绿色社区手册》等书,拍摄《全球环保之旅》等电视片一百多部,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环境论坛和公民环保活动,并建立了面积为180公顷的绿色生活培训基地。

     1993 年~1995 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国际政治专业做访问学者。

    1996年,创办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

    2000年,荣获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

    2001年,获得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授予的“绿色文明大使”称号,并获得同年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2002年,受聘为奥组委环境顾问至今。

    200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经济人物公益奖”。

    2006年,荣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