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NGO人物 >> 正文
高级搜索
中国当代十大环保人物
作者:本刊编辑… 文章来源:市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21:59:19 | 【字体:

潘岳:“生态政治”领军人

    潘岳,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环境记协名誉主席。

  在2006年4月21日的“地球奖”颁奖仪式上,获奖浙江农民陈飞将一个盛满芹菜、油菜的篮子送给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潘岳表示,这是他有生以来得到的最大奖励。潘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环保事业在政府中的代言者。

  2003年10月25日,上任不久的潘岳在“绿色中国论坛”上发表了引起轰动的《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一文,把重视环境文化与否和中华民族盛衰联系了起来。2005年1月,潘岳刚接手环境评价工作一个多月,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环保风暴”,被称为“潘旋风”。 随后他又将矛头对准圆明园、水利部门和钢铁企业,让人感受到了环保总局的决心和威力。

  但知名度是一把双刃剑,潘岳成为公众人物的同时,也变成大众问责的焦点。松花江水污染, 甘肃徽县"血铅超标",湖南岳阳饮用水砷污染……重大环境事件层出不穷。为此,潘岳承受的各方压力很大:“很多人都说,2005年以‘环保风暴’开头,却以‘松花江事件’收尾,这个事实令人痛苦。中国环保内外交困,我们需要大变革。但时间还有多少?能不能成功?每思及此,倍觉焦虑。”

  身兼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及学者,潘岳在为政策代言之余还有传经布道的冲动。他发起“企业绿色责任运动”,关注和批示圆明园湖底铺塑料膜的问题。“绿色GDP”、“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 “世界垃圾场”、“绿色责任”等新名词,经常挂在他嘴上。他积极推动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开放有序的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民主体系。“生态政治浮现中国”,而他正是当之无愧的指标人物与领军人。

  国家环保总局网站:www.sepa.gov.cn

廖晓义:环境质量就是国家尊严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1998年,在北京美国驻华使馆里,廖晓义在《志愿放弃美国绿卡登记表》上签了字,理由是:留在中国搞环保。

  1993至1995年间,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渐对环保感兴趣。1995年5月,她带着尚未杀青的环保电视片《地球的女儿》回国,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播放,反响很大,也得到了一些资助。次年,民间环保组织“地球村”问世。

  她老说自己是个“东拉西扯,上蹿下跳”的人,因为,“做NGO,必须有最草根的经验,又要努力推动政府的工作。”她说,NGO完全可以考虑用合作伙伴的方式,与政府共同推进环保事业。

  廖晓义认为,这几年“地球村”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一是致力于公众教育。2006年9月22日,她在国际无车日,在北京倡议“每月少开一天车”,得到不下20万有车族响应。这表明,通过更明智的交通方式,享受更健康和可持续的现代生活,既是时尚,也是生存智慧;二是立足社区,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她认为垃圾分类就是改善生活环境。北京承诺举办绿色奥运,其中包括垃圾分类达到50%,这一工作主要由“地球村”负责承担;三是促进草根伙伴的交流。2000年,她和其他草根同行一道协调了民间组织的地球日活动,中国草根环保组织首次走到一起。

  作为哲学硕士,廖晓义始终坚持环保的文化渗透。1998年3月,“地球村”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编写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和《儿童环保行为规范》。在卷首语里,廖写道:“21世纪,环保行为意味着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力量。”

  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邮箱 office@gvbchina.org.c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