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交流 >> 学习经验 >> 正文
高级搜索
一个引起中南海关注的农民合作社
作者:谢勇模 文章来源:NGO发展交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5 19:14:51 | 【字体:

  梨树县榆树台镇百信农民合作社(以下简称“闫家合作社”)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的农民合作社:不仅如《南方周末》、《财经时报》等大媒体关注,也引起温总理的顾问、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博士的亲自探访,她更引起了中南海领导的关注,在2006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国务院对他们首创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予以鼓励和肯定,并在文件中提出鼓励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这在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荣誉和成就。

  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本文将利用笔者休学一年在闫家合作社蹲点的调查来揭开这个合作社的神秘面纱……

一、 蹲点缘起
  笔者于2004年寒假随中国改革杂志社大学生支农志愿队东北分队第一次到梨树县,当时去的是同年被农业部评为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的梨树县夏家农民合作社,后来调查出现了一些波折,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大学生们决定在2004年五一组织各自学校的学生对梨树县农民合作组织进行一次大的调查,而在东北各高校涉农社团五一下乡前夕,笔者因为考虑到去的学校可能比较多,怕没有那么多项目点供我们开展活动,所以于2004年3月27日至28日先到梨树各合作社踩点,期间第一次到了闫家合作社,当时他们只有8户,但是在走遍梨树的其他几个合作社后,笔者便看好了这个合作社:一是这个合作社虽然小,但是社员心齐,笔者去的时候这8户社员及其家庭都过来了,使人不敢相信他们就那么几户而是几十户;二是他们坚持学习并且写学习日记,这股精神当时就感染了在场的笔者,当时隐约感到,如果他们能坚持做下去的话,一定能快速发展起来的。所以04年五一期间笔者亲自带领学校5名学生和吉林农业大学的2名学生到了这个合作社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以后又利用双休日、假期到这个合作社多次,对这个合作社的了解初步加深,笔者发现这个合作社的骨干以青年人为主,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相识不久就跟他们称兄道弟,每天都有谈不完的话题,回到学校以后也十分关注他们的发展,以致一年后笔者做出休学支农的决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合作社作长期实践的项目点,在2005年至2006年我一年的蹲点时间里,笔者吃住在闫家合作社办公室所在地理事长姜志国家,大部分的实践时间也是在这里,经历了这个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对这个合作社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楚的、客观的了解。

二、 基本情况
  闫家合作社位于梨树县榆树台镇闫家村九社。闫家村是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村子,分9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680公顷,人均耕地约3亩。闫家村原属原团结乡,原团结乡政府也驻地于此,后来团结乡在撤乡并镇的过程中并入榆树台镇,闫家村从此属榆树台镇管辖,而榆树台镇又是梨树县最大的生猪销售市场,梨树县的生猪一般经由此处发往全国各地。闫家村相对于梨树的其他三百多个行政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没有什么特产,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大苞米和发展养殖尤其是生猪养殖业。当然,闫家村吸引外界关注的可能是这两个地方:一个是这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合作社,另一个是四平市现任市委副书记的老家就是闫家村的。由于乡政府曾驻地闫家村,这里的交通也不错,离闫家九社即闫家合作社所在地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结实的水泥路面。
闫家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11月10日,合作社下设农机互助小组、学习互助小组、资金互助小组及自来水互助小组,是一个以养殖为基础,靠农机化服务为纽带,以资金互助为依托,靠合作增效益,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社员素质的综合性合作社。截至2005年底,合作社共吸引43户农民参加,其中农机互助小组有10户社员参加,社员拥有大中型农机两套,固定资产2.4万元;资金互助小组有43户社员参加,入股股金31200元;自来水互助小组有12户社员参加,拥有全自动的110米深的深水井一眼,固定资产15万元。社员根据不同需要参加这3个不同的互助小组并成为合作社社员,同时又都是学习互助小组的成员。同其他合作社相比,闫家合作社的特色可以总结为“资金互助+学习”型。
  2005年是闫家合作社有着质的飞跃的一年:为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针对本地缺水且含氟量较高等问题,合作社争取了县水利局的支持,发动社员入股打了一眼110米深投资13万元的深水井,不仅解决了社员的饮水难题,也为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同时合作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这一年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示范单位,也被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温铁军教授领导的中国乡村建设中心评为“新乡村建设”实验基地。

三、 办社过程
  闫家合作社由闫家村九社农民姜志国等5户农民发起,并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成立时共10户,后来有2户退出,以后一直是8户核心户带领合作社发展。对于他们发起成立合作社的过程和原因,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说法,说是在03年9月发起成立合作社的5户养羊户在联合销售的过程中集体卖羊多卖了钱,大伙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从而下决心搞合作社。我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虽然他们曾经把养羊作为合作社的发展项目。经过我和他们一年多的近距离接触,我发现他们办合作社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强烈的致富愿望。在我蹲点期间,当地农民在闲聊中多次跟我提及,农民种苞米发不了财,只能糊口而已;而发展养殖有时虽然能挣点钱,但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倾家荡产的危险,总之,农民致富难。而在闫家合作社成立的前后,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合国际”)举办多次梨树搞农民合作组织能力培训班,由于工合国际组织有国际组织资金的资助,当时在梨树流行一种说法,说加拿大在梨树会有项目资金的投入,所以吸引不少农民纷纷成立合作社,闫家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我对农民办合作社的这种动机表示理解,毕竟它反映了农民办急切的致富愿望,而且后来加拿大根本没有项目投资,这些合作社也坚持下来了,所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一个背景是,闫家合作社的发起人之一、现任理事长姜志国是梨树县农民合作社组织者姜柏林的侄子,姜柏林实际上最早即99年在闫家村进行过联购分销的实践,姜柏林的很多合作理论在这里进行过尝试和发展,而闫家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也深深地受姜柏林合作思想的影响。这是皮外话,但是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合作社。

四、 具体做法
  闫家合作社为了实现农民的致富梦想,进行过很多合作的尝试,经历了不少曲折,8户核心户承担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成本、发展成本、风险成本等诸多显性或隐性的成本。8户农民最开始把养羊作为主要经营项目,他们曾经想效仿梨树县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建立生态牧业园区,但是后来当地政府基于保护植被的考虑,不许在林间放养羊群,最终导致他们将羊贱卖,赔了不少,建立养羊牧业园区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现在还在运作的合作项目主要即在四个互助小组开展农机互助合作,学习互助合作,资金互助合作,自来水互助合作。以下将细说具体情况:
  (一)农机互助合作。基于共同养羊需要粉碎饲料,2004年2月1日,合作社8户核心户每户入股700元,还有两户各入股100元,共筹资5800元买来一台揉搓机,但是在2004年末,大家把羊都卖了,机器闲置。2004年4月12日,8户核心户又筹资入股16000元(每户2000元,其中包括8000元的信用社贷款)买来一台精播机配四轮用于社员发展生产之用,精播机主要是8户核心户轮流使用,采用“谁用谁买油,谁使坏了谁维修”的原则开展服务。使用精播机在节省农业成本增加收入上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据他们估算:8户农民使用机器耕种,节约种子资金1530元,比以往雇佣他人耕作节省耕种费用4800元,合作收割、集体抗旱减少求人吃喝招待费用2000元,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批量采购可节约2000元,由于使用机器耕种,大家互助、耕种及时管理科学合理增收11200元,以上五项8户农民增收21530元,平均每户增收2500元。
但是,其他农户只看到了他们投钱买农机了,节省下来的钱大家看不见,所以农机互助合作的示范效应不是很明显,互助小组社员也一直是10户。
  (二)学习互助合作。闫家合作社在创办之初,社员对合作理念认识不透,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合作社提出“建立学习型合作社”的号召,组织社员在闲余时间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社员已经形成“以社员自我学习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为特色的学习模式:
  1.社员自我学习。合作社不仅号召社员入股700元购买了中国农民大学的函授教材,还组织社员集体学习,并写学习日记。据了解,在农闲时,他们每天都能保持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阴雨天达到4个小时以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合作社章程、制度、农村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重点是农村科技,同时还有家庭生活方面的知识;学习当中有理论学习有评议讨论,每位参加学习的社员都坚持写学习日记,都要能上黑板讲课,在发展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求发展。学习合作社还成立了妇女部,主要是组织带领社员内部学习,掌握生活常识,帮助妇女社员处理好家庭和邻居关系。通过合作社员的学习,带动了社员全家人的参与,现在每位社员已把自家人员带动起来学习成为学习型家庭。
  2.走出去“取经”和“充电”。合作社不仅鼓励社员自我学习,还积极组织社员走出去对外交流,参加各种培训班。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合作社发起人自筹资金134.5元先后两次到梨树县太平百信农民合作社取合作之“经”,同时专程参加一期工合国际在梨树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国际合作社七项原则”等国际合作社经验。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多次推荐合作社骨干和学习积极分子到北京、河南、山东等地参加有关农民合作组织的会议和培训(出于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费用一般由举办方提供),据闫家合作社2005年统计表明,合作社推荐到北京等地参加学习的人数就达到15人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社员视野得到了开阔,同时也学习到国内其他合作组织的经验,取得真经的同时,合作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3.请进来学习。对于很多合作社来说,每年来合作社考察学习的专家、记者、大学生络绎不绝,接待工作就很让人费神。而闫家合作社却对此乐此不疲,他们把每一次接待工作都当成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每次合作社来人,合作社都会组织社员一起来接待,和来宾侃合作,不能侃的听别人侃,共同提高。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主动地邀请全国各地大学生来合作社讲课,远至香港中文大学,近至本省的东北师范大学都来合作社实习或支农调研,社员在对外交往中,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进一步地扩大了合作社的影响。以前,社员同陌生人谈合作,一般不肯说话,现在,只要合作社来了大学生、专家、记者,社员会主动找他们谈自己对合作社的认识,很好地向来宾宣传了合作社文化。
  (三)资金互助合作。最能体现闫家合作社特色的莫过于他们首创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是在合作社的制度框架下,社员把资金以入股的方式集中起来进行贷款互助。“资金互助”的股金来源于社员入股,分为资格股、投资股、流动股和社会公共股。合作社章程规定,农民身份入社最低标准是200元为资格股,每多入股400元,增加一个表决权,即为投资股;非农户入社最低标准500元为资格股,每增加1000元增加一个表决权即为投资股。没有数额限制、随入随出的为流动股,流动股没表决权,只享受分红;合作社以外的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捐助的资金为社会公共股,资金年终红利计入合作社积累。闫家村不少农民说,当地的百信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把民间资本转化成农村金融资本,建起了农民自己的“小银行”。而这个小银行的最大好处就是“闲散资金得利益,急需资金得方便”,社员将自己的闲钱存入“小银行”,年终享受分红待遇。如果急需资金,可以随用随取。如果自己股金不够,可以申请借款,超出自己股金以外的借款,可以用其他社员不低于超出股金总额的40%的股金作担保,但是为了控制风险。合作社章程规定,农民身份的社员的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其入股股金的6倍,非农民身份社员的社员的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其入股股金的80%。合作社鼓励社员短期借款,社员10日内借款只收手续费,一年内的借款费用略低于当地信用社贷款利息,超过一年的借款要高于当地信用社的贷款利息。
这种合作模式风险小,且实用方便,受到当地农民的极大欢迎。合作社自2004年7月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小组就吸引43户农民参加,吸纳股金31200元,在2004年7月到2005年7月,合作社共发放17笔贷款在2005年底都按时归还,可以看出这种社区资金互助模式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也看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四)自来水互助合作。闫家合作社所在地闫家九社,村民长期饮用含氟量较高的浅层地下水,导致村民普遍黄牙,还有不少人因此而得上各种怪病。这一问题决需要打深水井来解决,由于打深水井的费用很高,单家单户的农民无力打井,政府虽然对打深水井有补助,但还需要农民自筹一部分费用,而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却没有那个号召能力组织农民集资打井。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和政府沟通,采用“核心户出大头,其他用户出小头”的方式,集资3万余元打成一眼投资15万元的深水井,并为集资农户免费安上自来水,解决了社区村民的饮水难题。打成的深水井同时还具有抗旱功能,抗旱经营权由出大头的核心户所有,出小头的普通农户只有自来水的使用权。

五、基本经验
  闫家合作社由一个名不经传的合作社,发展成一个全国闻名的合作社,其中有不少经验是值得其他合作社借鉴的:
  (一)核心户是合作社的主心骨。在闫家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8户起带头作用的核心户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8户核心户绝大多数是合作社的发起人,同时也是合作社组织机构的成员,合作社的四个互助小组都是由他们领办,同时,他们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投入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截止2005年底,每户投入合作社的资金近万元,合作社的兴衰成败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他们相对普通社员而言,更加关心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他们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心骨。
  (二)资金互助合作是合作社发展的血液。农民办合作社,是“弱势群体的联合”,资金一直是困绕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个难题。如何筹集发展的必需资金,众所周知,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很难也不可能为新兴的农民合作组织提供金融服务的,而农民又很难光靠自己的钱得以发展壮大。如何把别人的钱借了发展自己,闫家合作社坚持金融创新,首创并成功运行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撬开了农村金融的瓶颈,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学习互助合作是一个合作社的灵魂。农民办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观念的改变问题,是文化水平的问题。所以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要合作,农民觉悟的提高是前提。不学习,不能改变观念;不学习,难以把合作社搞好。所以说,农民办合作社既是一个改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对合作社理念进行推销的过程。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办好合作社,使之不断发展壮大。

六、历史贡献
  如果有机会到闫家合作社亲自探访问,我们会发现,闫家合作社的规模很小,只有43户,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8户核心户。然而闫家合作社的特殊不是在于这些普遍的东西,而是在于他的特色,即以资金互助合作为内核,通过不断学习来发展壮大的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正如姜柏林总结闫家合作社指出的那样,闫家合作社坚持金融创新,做出的是制度方面的贡献!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