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色生活:在生态纪录电影上执著前行 |
|
作者:郭艺珺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3 11:04:22 | 【字体:小 大】 |

 青藏高原上的网围栏成为鸟类的第一杀手。
 乔乔把自己和摄影机伪装起来,最大限度地做到不打扰野生动物。
 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普氏原羚。
 黄河边的污染。
图片均由乔乔提供
本报记者 郭艺珺
他一年四季用摄影机记录着生态变迁和环境污染;他主张用镜头说话,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他历时5年拍摄的公益微电影 《迷失的家园》,短时间内获得数百万网友点击和关注。
他叫乔乔,一名年轻的80后电影人,为了拍摄时不打扰野生动物,他伪装成草丛绿树;为了坚持拍摄自然生态环境影片,他不惜卖房卖车,甚至负债累累。
前不久,乔乔和他的 “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摄制组从可可西里回来,他们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藏羚羊繁育和迁徙的影片拍摄,为他的下一部纪录影片准备素材。 11月6日,他又将整装出发,前往青藏高原拍摄一部大型纪录影片《正在消失的冰川》。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乔乔分享了他扛着摄影机在纪录电影这条路上寻梦前行的艰辛历程。
亲历野生动物们的伤痛
迁徙中的鸟儿突然身陷鸟网,顿时枪声大作,它们哀叫着惊飞失措;
干涸龟裂的河床上,不时出现翻着白眼的死鱼;
普氏原羚一次次用角尖撞击将其圈起来的铁栅栏,冰冷的铁栅栏坚不可摧……
没有解说和字幕,仅用一个个真实又触目的镜头,构成了时长12分21秒的公益微电影《迷失的家园》。在该片上传网络后的24小时内,点击率就迅速超过百万。如今,仅优酷网上,播放次数已经超过308.7万。网友们在看到野生动物和生态遭遇破坏的现状后,无不表示震惊、惋惜、愤怒、无奈。
鸟啼凄厉,拉开了《迷失的家园》序幕,故事从青藏高原开始讲起。乔乔说,那里是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他心目中神圣的地方。在青海湖边,这样一组画面进入乔乔的镜头:燕鸥最开始俯瞰到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可是很快挖掘机和大卡车就打破了高原的宁静。当地老板在草原上挖沙,这里人迹罕至,机器的轰鸣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它破坏了普氏原羚的生存环境,镜头中的普氏原羚幼崽嗷嗷待哺,却在已被机械化挖沙破坏了的草地面前,无从入口。
影片中,还有几个段落令人过目难忘。陡峭的山崖,男子在苍鹭的窝里掏着鸟蛋,在接连取出三枚蛋后并未带走,而是逐一敲碎扔掉;有一对刚出生不久的小野鸭,由于误食了被污染的小鱼而先后死去,一只依偎在另一只先死去同伴的身上,死不瞑目。
[1] [2]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