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政部官员:NGO登记制度将简化 |
|
作者:宋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9 21:57:13 | 【字体:小 大】 |
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昨日在京签署一项总预算1050万美元的项目,支持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其中一半资金将用来完善公民社会组织(NGO)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该项目主要执行方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民政部。
参与签署仪式的民政部官员透露,将通过项目支持,简化中国NGO的登记备案制度。其中,境外NGO在华登记程序以及其资金管理状况方面的改革也将纳入此次改革范围。
这次项目名称为“公平发展与民主治理”,为期四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实施的同类国际合作项目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它同时涉及了三个重要领域:人大的立法过程、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以及政府对NGO的管理及其自身发展。
对于近半资金的使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现行法规的修改;加强NGO与政府以及NGO间的交流;设立基金对表现出色的NGO建立奖励机制。他表示,修改细则正在具体制定,总体原则是越来越开放。
国际助残中国副代表李江华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当前合法登记尚较为困难,但境外NGO仍可以在中国开展项目活动,整体环境较为宽松。
但他特别指出,因为没有全面的登记制度,项目经费管理上的财务问题比较突出,如果以公司名义登记则需要纳税,但NGO是非营利组织,无法承担此项义务。据了解,当前多数未登记NGO采用个人账户处理公务,较为不便。
李江华表示,如果简化审批,给境外NGO一个合法登记,在项目运作上资金到位会更便捷。
UNDP驻华代表马和励认为该项目见证了中国政府和NGO关系的发展变化。他说:“中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联络和服务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扶贫、环境保护以及预防和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虽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社会不公平现象、贪污腐败和执法不公问题仍然存在,使得社会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
对此,马和励表示这项合作将致力于提高司法公正,改善立法过程,同时加强公民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并促进其参与公共事务。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