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王兵:中国公益慈善生态…
民政部实施对公益慈善类…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信息台 >> NGO动态 >> 正文
高级搜索
博鳌嘉宾:中国公益慈善生态仍处于探索阶段
作者:杜颖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7 13:05:48 | 【字体:

作为具有慈善悠久传承历史的国家,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中国慈善事业一直由政府主导,而伴随非公募慈善和社会企业的发展,这一状况正在被打破。在今晚举行的博鳌论坛“公益慈善与社会企业的亚洲探索”夜话活动中,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整个公益慈善的生态处于探索和发展的时段,在未来二三十年必将进入蓬勃发展期。

中国公益慈善生态逐步好转

2004年,中国颁布《基金会管理办法》允许个人创办基金会,成为实质上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转折点。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逐步发展起来,如今非公募基金略多于公募基金。但是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按去年的数字,有一半的基金会每年捐赠收入大概在100多万元左右,所以处于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的状况。

“中国公益慈善的生态,正处于一个在探索和挣扎的阶段,但也在一个发展阶段。9年来,有很多企业成立了基金会,中国企业家开始在中国公益生态上有了一些探索和发展。”王兵说,企业公益力量虽不是很强大,但已比原有的小型非公募基金会和社会企业要大得多。再过20年至30年,他相信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基金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华为、联想和万科。

社会企业期待做大做强

在谈及中国慈善的又一载体——社会企业(也称民非企业)时,王兵说,中国的社会企业刚刚起步,在政府政策和法律层面都极不配套。其投资人没有财产权,也不能分红,股权不能转让,企业不能贷款,也不能设分支机构,严重阻碍了社会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社会和政府都伸一把手,帮助做大做强。

而万通董事长冯仑表示,社会企业本身是公益领域里的一个创新模式,是商业的形式,但目标却是惠及社会而不是惠及股东,“今天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以企业治理经验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冯仑认为,商业经营和公益慈善两件事不应互相妨碍,更不要因为商业而让别人怀疑做公益的动机。

冯仑说,通俗来讲,企业赚钱的事和捐钱的事不能牵扯到一起,人员也不要有牵扯。如果名义上做慈善,实际在私下“偷钱”,这将非常麻烦。

企业作慈善用脑更要用心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希奈戈研究所主席佩姬·杜拉尼说,对于慈善事业,从她的祖辈建立企业开始就已有争议。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强,争议还会持续下去。在佩姬·杜拉尼的眼中,慈善是对人类的普爱和博爱,但现在,慈善更多地由“给钱”来替代。社会能否给人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好的生活,很大程序上也取决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彼此有更多的支持,社会上有多少资本可用于慈善。

“我们应该带着善心、带着激情和技能,用心用脑去做慈善事业,也带动家人和亲朋,将做慈善事业的价值观一代一代传续下去。”佩姬·杜拉尼说。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