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信息台 >> NGO动态 >> 正文
高级搜索
大树进城 七成难活
郑州市区移植大树追踪调
作者:林吉洋 文章来源:环境与生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17 10:02:36 | 【字体:

    一排古老的银杏树,默默地站在郑州市京襄古城遗址公园内寂静的一角。

    近年来一些城市提出建设“森林城市”,这本没错。但个别地方为求快,大搞“大树进城”、“大树移植”,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北京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森林项目认为,“大树进城”是城市绿化的畸形产物,同时也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3月10日,本文作者和他的同事作为“自然大学”的志愿者从北京出发,在当地林业专家的带领下,走访了几个“大树进城代表作”,并在调研路上发微博,呼吁重视保护大树,得到网友广泛响应。国家林业局也于3月12日“植树节”那天,明确表明了“反对大树进城”的立场。                           ——编者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大石头或者大树往往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笔者记忆里,老家村里的人会为大树绑上红带子,大树下不仅是小孩嬉戏的乐园,也是村民集会议事的地方,更是自然信仰的所在。大树下往往会有一尊香炉,俗称“大树公”,虔诚的村民在路过时会向“大树公”鞠躬行礼。有的地方信仰更虔诚,每日由各家各户轮流奉祀,香火不断。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泛灵论信仰愚昧可笑,但数千年的文明积累让古人相信人的力量有限,大自然力量难以预测掌握。
    3月10日,笔者与同事作为“自然大学”的志愿者从北京出发,到河南调研。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别称“绿色中原”)从2009年开始,长期关注郑州市京襄古城遗址大树园、绿博园、古树苑三个园林的“大树进城”问题。大量老树被移植到城市重点绿化项目与新建小区的楼盘,志愿者怀疑,其中甚至有古树盗采自森林保护区。  

大树被迫离开故土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彭保红退休后投身环保事业,现在她是“绿色中原”团队里最关注“大树进城”的志愿者。她带领我们来到荥阳市(郑州市属县级市,位于郑州市区往西15公里)的京襄古城遗址公园,此处是古代郑国的城墙遗址。河南小组的志愿者在园区一侧,发现了皂角、朴(pò)树、银杏、女贞等上千棵名贵古树。
    根据彭保红的调查,这些大树从山里被盗采下山后,经商人收购集中在此,准备卖给郑州附近的建筑开发商。园内有些大树已被某些开发商订购,并在树干上喷上红漆,标明小区位置以供将来再次移植时识别。
    目前,志愿者已向河南省森林公安局举报,已经立案并等待调查。彭保红无奈地表示,2013年1月至今已举报三四次,森林公安局的调查尚无结果。

    北京密云县的一个村子里,一棵大树被缠上红布。这种让路于大树的“人树和谐”,让人备感珍贵。

移植大树存活率仅三成
    同行的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董云岚教授悲愤地指出,移植大树绿化城市的行为无知且愚昧,每棵大树在原生地都有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等不可取代的作用,这是数百年演化来的生态平衡,大树离开原生的水土也会失去生命的平衡。
    董教授说,移植的大树存活率只有30%。事实上,“被进城”的大树很多都是靠自身的生命力在维持,大部分会在数年内枯死。“我们在城里如果看到1000棵大树存活,就意味着背后有3000多棵大树牺牲了。”彭保红激动地形容道,大树被商人“砍手断脚”后,按照10多万元到几十万元一棵的价格卖到城里,只是为了给城市“锦上添绿”。
    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当笔者走在这个大树转运场里,感受到的不是生命的欣荣,而是死寂的氛围,是上千棵大树在寂静地等待死去。断去手足,失去枝叶的庇护,古老的躯干已衣不蔽体,默默地承受着风雨,萧瑟的风声听起来像大树的悲鸣。待在那个犹如坟场的空间里,内心唯有不舍,感叹大树的无辜。
    近些年,环保意识逐渐抬头,催生了一股植树绿化的风潮。但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是无知畸型的植树运动。
我们来到“大树进城”的另一代表作——郑州绿博园。绿博园是在全国各地收集景观植物、移植大树做园艺景观展出的大型户外博物院。
    “银杏分布在长江流域,是中国独有的代表树种,生长在大山沟中。300年树龄的银杏如今被移植到绿博园门口,沦为站岗卫兵。”董云岚指着绿博园门口的银杏说。绿博园内高挂着电子屏幕,写着热烈庆祝绿博园刚通过认证,正式升格为“四星级观光旅游景点”。
    志愿者质疑绿博园不但没宣传正确的绿化观念,反倒为“大树进城”推波助澜,绿博园的项目无异于伤害天然林的生态环境,绿博园内的大量古树极有可能从天然林区非法盗采而来。

    京襄古城遗址公园内一株被移植来的老树,如今已经死去,仅存功能是作洒水器支架。

上千大树多已死去
    绿色中原的前一任组长——崔晟,本职是中学音乐老师,长期关注郑州的河川与环境问题。他自嘲说,因为参与环保经常与政府“打交道”,他成为学校领导关心的“问题老师”,虽然有人投以异样眼光,却也有人默默支持,逐渐扩大了护树志愿者的队伍。
    崔老师带笔者一行到郑州市惠济区政府旁的绿化项目——“古树苑”调研。这是区政府引以为傲的“绿化政绩”。2003年,惠济区政府开始打造这座占地100多亩的“古树苑”,对外号称园区收藏了上千棵数百年的古树。10年来,崔老师每次到“古树苑”都会数数古树,根据他长期观察计算,上千棵古树大多已经死去,当年的第一批仅存8棵,现在的大部分是后来重新移植的。“河南大别山的白蜡树几乎绝种了。”崔老师抚摸着一棵800年树龄的白蜡树有感而发。移植的古树初期还能靠自己的能量维持几年生命,一旦气力耗尽,就像垂暮老人一样衰弱,病痛缠身然后死去。
    对绿色中原志愿者而言,古树苑是“善意的恶果”——人类以植树绿化、移植保护为名,实则残害大量古树。当地志愿者多次通过行动,呼吁地方政府与企业停止这种盲目的绿化运动。但是,古树进城仍然没有减速的迹象。
    古树苑对面是一处正在建设的新楼盘,主打“庄园级别墅区”概念,几棵大树萧瑟地站在等待施工的黄土上。崔老师反问:“难道这就是我们理想的社区吗?”很多人未曾了解到,理想中大树林立、绿意盎然的社区,背后竟然有这样的秘密——买房者的一部分付款,辗转到了盗采大树的商人手中。
    笔者追问:“有关单位难道不知道大树来源?”崔老师笑了,在他看来,到庄园级别墅看屋的人就像我们一样良善单纯而无知,不会去想还在施工的楼盘怎么会有这么多百年大树。
由于环境空前恶化,各地政府正加大美化环境的力度,古树进城的运动正处于鼎沸阶段。
    以平原地形为主的河南,古树不多,那么多古树从何而来呢?崔老师透露,它们大多来自湖北,且多从保护区盗采得来。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