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集首页
作者简介
作品目录
生态文明
个人空间
雁过留声
新闻视点
环保文库
环境生态论坛
□ 作 品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文章 □
 

叙述的衰老之三:多元叙事风格的透视
发布时间: 2005/7/28 20:41:11 被阅览数: 563 次 来源: 诗哲魂文集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在差异的世界上,人们赋予多元叙事的摹本。透过叙事摹本的真实我们进入到思想、情感的世界之中——文学、绘画、音乐、影像、建筑、网络它们立体的构造了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透过叙事变异的帷幕,我们走向生命故事表达,舞台戏剧的表演,还有人生道路探询。精神由此丰盈而饱满,充溢着人性的欢乐与光辉……

  我们叙述置身地世界。经有中介方式的形式来完成。人将自己感受里的不同意向,精神气质,审美追求,还有力量的象征和语言的隐喻,深埋在灵魂脱壳而去的世界中,表演在明亮与灰暗的生命舞台上,浓缩了体验的精华与裂变的结晶,把生命的美丽完美的展现。

  人必须经由这些分裂式的精神叙事的生命,寻找一个差异化的非同一性的世界表达。为什么人的感觉必须被装置在非同异常形式中,在一个凝固和变化因素的多重时空中,才可能有神圣的意味。人既是神性的,又是普通的自然物种。他将自己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他就要创造一种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叙事构造起精神生命的载体。

  人居住在世界上,又在其中不断地延续生命;人用精神的方式把自己与其它世界区别开来,创建了人的文化文明存在的世界真实。不同类别的叙事正是人不同精神的层面一个多元化的构筑。在各种叙事相关联和相区别的表达曲径上,我踏在一片园林和绿地的风景之中,它们给我的快慰是阅读的、又是体验的同时还是审美的。

  人的精神生命经由不同叙事的形式与风格,展现出来的风采是怡人的,是人文主义的,是诗意的栖居的。是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意义的。在这迷人的曲径中我走过了文字的隐喻之迷和意义之网。目击了绘画的摹本及叙事的停顿;影像生命的运动和结构;建筑历史的厚重与巧妙;网络世界的奔腾与快捷……  对叙事的多重视点的描述,才能从不同视域中看到叙事的层次发展的演变和叙事的面貌。

  1 文字语言的叙事之声与透明

  在连续绵延事件与生活的常态面前,只有文字才可能有描述和固定某种意象的真实。文字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另一种生命。它结构了我们的躯体和情感,也表达着我们的情绪和意志。所有在言说中的词语,正在借用已经存在的普遍语句探索那个不清晰的事实,在辨析和对答,独白和辩证中,我们从语言的境遇里看到通向奇异之物的路径——并有了异样的感觉。相似性共通性的语言意识在展开意义之网,扑捉那个正在到来的事物。

  语言是声音和符号组成的构成物——能指和所指的事物在流动中呈现出世界位置上的确定的意义。隐在词语之后的神秘,共同揭示了人们渴望认知的真理和特殊的语境。在语言中,在文字中,我们寻找自己的声音、面影和躯体的符号性、象征性、真实性。因为,我们相信在文字的世界里,有着人类精神与世界共同契合的生命意志。人的每一次言说就是声音通向原始的情欲和认知的源头。人的每一次书写就是将时间中体验凝固为一种符号,记录下思想情感真实的痕迹。语言文字的声音和符号是人类精神生命的皮肤和呼吸。如果人缺少这些,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一个哑然的世界,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

  所有这些特征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人类的叙事——在共同面临的世界上,我们用什么来进行沟通和连接呢?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创造地中介工具,又是时间中隐慝有限生命感知进入无限未来的那种智慧、力量。在文字语言的表达里,叙事、陈述和描述把我们置身的世界张扬、展开。在语言文字中我们寻找过真实事物的摹本,在文字的游戏中我们体验到自我精神与事物的那种封闭的孤独。人是文字语言的在体,也是被它组织结构而成的主体。

  文字追求意象的透明叙事。它在描绘中贴近生存世界的完美,却总不能达到摹本式的清晰可见。人在文字的描述里,始终在相似性、约定中寻找人们共同感觉的准确世界。目的的叙事成为文字世界的前提,我们消解那些与书写文字不一至的理解和误读。而倾向于从文字的符号、声音中辨别出世界与自我的灵动。人必须用文字的图式——给自我与世界一幅清晰的图画。透明的叙述文字就成为人追求的目标和对象。然而人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存在者,人又必须寄生于文字语言之中。一个创造符号并有感情意向的人,怎么可能在叙事中保持清醒和冷静,区别自我的叙事与世界之间的界限呢?

  文字意象中隐匿历史的真理性与情感的透明性。所有留存的文字语言,都消除了人们阅读它的时间距离。人们可以返回到语言文字的最初,复原当时、当下的那种理解的感受——这样的无距离、无差别的文字语言阅读情景,让我们背负起沉重的债务。人必须在遗留的声音和文字中,理解我们的历史与前见,从而思考书写自己的未来。文字语言中那些死者的声音、面影、躯体的感受由我们给予复活。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文字语言世界中的中介——它们必须返回思想的源头,又置身于文字世界的语言之中。真理的形式是由文字语言保存下来的。文字语言承担着普遍叙事的责任。

  文字世界构造了言说的主体。在语言的流传中,语言在说我们。它构造了一个既定的存在语境,人必须生存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世界之中——人被自己掌握的语言所说,又被语言文字所约束。因此,当代社会对语言霸权的反抗,我们看到这种主体被侵蚀地重要性。人已经根本没有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语,是话语摆布了人的存在。

  2 摹本凝固的世界给人灵魂顿悟与震撼

  绘画是介于文字与当代视觉之间的叙事形式,它又是摄影画面艺术前技术方式。在人类最的岩画中人就借助这原始的绘画技术表达人的视觉形象。它把那个令人惊叹的场面和戏剧性冲突,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展开,从而创造了一个离开人的视觉独立叙事最真切的绘画世界和艺术……

  绘画在一个框架的世界里,正如人的视觉在一定范围之内长久地凝视。人们用这种静态方式去观察眼前的世界,用这种平面的叙事方式告诉人们视觉中刹那的完美与凝固——它把色彩、线条、构图发展为一种绘画技术。把意象、诗意和象征的表达为一种审美的情趣。这恰是独立的叙事。是抓住人与事物最完美的瞬间呈现起迷人的景物、心灵和面容。同样也想凝固那些历史的瞬间场面,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画面之外的世界就成为绘画的隐慝和旁白、独语、价值与意义的存在。

  走向每一幅绘画前的停顿,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次震撼。有时它逼真、有时它朦胧、有时它纯粹、印象或线条或抽象的色块……还有大片飞白的中国画以及日本浮士绘绚丽多彩,还有西洋画那种凝重的色调。每一时代的色泽和审美以及灵魂深处的思考都在画面上表达呈现。绘画世界与摄影画面的区别,就在于人用眼睛和心灵用手中的画笔去摹本一个自我的世界,创造一个与我们有距离的世界,建构一个永恒的完美时空,凝固瞬间的图画。

  这便是历史的记忆,又是创造之美的显现,在古文明的彩陶、岩画、泥塑和石雕中,在中世纪宗教艺术图画中,在现代绘画收藏的博物馆中,绘画的艺术成为人创造完美世界的见证,成为历史的场面,叙事的故事,复活人们过去的生活。

  绘画同样也不能被现代与后现代时代取缔,在日渐沉迷与视觉冲击的人群中,还有绘画的意义价值。它的叙述方式虽然有些过时,但人们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寻找到新的绘画语言。与影视并置的书画世界比过去更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绘画作为一个古老的叙事,它给人凝视和安静的审美——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影像化的时空中,人们多么渴望在绘画前那一刹那的顿悟,生命本质的选择,让人们不能消解绘画的存在。

  3 音乐流动的叙事和舞蹈

  在音乐的流动中我听到自然的山水之声,鸟鸣之声,还有那些咆哮和怒吼的声音。声音在精神中回荡、循环,在跨越中有一座通向时间的桥。它们在表达韵律,还是一种秩序呢?都不是。好似一种情绪,人的自然情绪……流动的幻觉与感性,好像在溪水的石涧中穿行,行云中的漫步或海潮中的震撼,也如乌云中行走的月亮,太阳灿烂的时刻是万道金光。音乐的力量是人苏醒地真实,是愤怒的呼吁,还有人文世界中那些辉煌的岁月……

  音乐叙事是连续而完整的在演奏中完成的,又在乐谱中结束,或人们轻吟回旋,声音的缠绕,或情绪的雾状——多么像蓝色多瑙河上的轻纱,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曲欢乐颂歌,马勒的现代音乐节奏,还有斯特拉文斯基谱写的《春之祭》音乐的怪异,月光的抒情,海的讲述,梅花三叠的风雅,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的深沉。音乐的叙事是博大而细腻的,你在奇妙和变幻的音乐中看到一幅美丽的图景。

  人与语言之间的叙事是单调和变化不大的。人与音乐的叙事是纯洁而热情的,缠绕而充满灵动的流离,那些不能凝固的声音在滑动、在跳跃、在伸展,一个声部带来另一个声部地和谐,一个主题发展另一个主题的存在,尤其在庄严的教堂面前我们听到圣歌和管风琴强大的声浪——世界被音乐装饰、辉煌、圣洁、庄重……天国的声音从那里发出——音乐属于心灵和天堂。

  在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国家民族形象中,音乐是一种象征。它是仪式情感的存在,它是人心灵崇高的代表。国歌、狂舞还有那些永远不能结束的狂欢的音乐广场,人们在灵魂里把魔鬼放出,在狂欢的氛围里嘲笑那些腐朽僵化的人和世界,有雨果创作的拉斯美拉达的小羊和舞蹈,有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王子的爱情,有瓦格纳歌剧的雄伟和庄严的气势,音乐表达了世界的另一律动,它的叙事是永恒的不能结束的。

  4 居住是对大地和天空的叙事

  建筑是在大地上构造起石磊和木板搭成的居所,从那个时代起将身体栖息由温暖的石窟和黄土窑里,还有竹楼和丛草之中。当我们用兽皮和树叶披挂起来御寒时,人们渴望居住与温暖的意识,就在大地上生成一种建筑的希望。

  从石头到木板到明亮的玻璃和雪白地瓷器,人跨越了建筑史上多少个世纪。从泥沙到胶水,从低矮的木屋到高耸入云的高楼,从栈桥上到跨越河谷的长桥,从摇篮到宇宙飞船的太空仓。人将身体安置在不同的居住之中。人有时为寻找更舒适、更安全的居所,不得不在简便和路海的空间里集居。当明亮宽敞温暖和舒适的居住空间,突然间成为建筑的思想外壳时,世界便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

  在乡村里穿越而过的溪流与城市中河流一样的美丽,两岸与楼谷之间流溢出来的灯火的光影与乡村上空那无数的星辰同样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是奔流,一个是宁静,一个是梦幻,一个是分散,一个是山水之间的栖息,一个是大地之上的建构。这个世界的景观——因建筑的风格被重新安排。这就是人的力量,创造密集也创造疏散。那些海的岸边有群楼和沙滩相依,那些湖水的宁静有草屋和虫鸣相依,那些桥与路的世界上有网络一样的村舍与农田相依……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建筑规划的蓝图。

  在天空之上,星辰的位置也是人梦想与野心的规划,登上月球,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观察大气层的臭氧层,太阳的黑子,水星的云雾……寂静的太空同样有人魂牵梦绕的梦想与勇气,人将自我力量通过探询张扬,通过改变居住环境而证明自我的伟大。人是居住者的存在他在上天入地探险与疯狂中,他将人的未来开拓也并引向毁灭——他用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告诉上苍,我们无所不能。为我这高贵的躯体,必须拓宽出整个的空间来容纳我。

  建筑是大地的文字也是凝固的音乐。只有我们踏在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废墟上,走在那些石铺的高阶上,走在教堂庄严的幽深里,看着那彩色玻璃上的圣像时,一种庄重和神秘的情绪就开始袭过我们的心头。人心灵的居所——教堂、音乐、艺术;人身体的居所——农舍、田园、依山傍水的宅院。诗意的栖息是那么宁静和朴素,安详和温和。建筑有时也张扬着一种对天空和大地的野蛮的叙事,它们用房屋建筑语言书写了人类栖息的另一种灾难。城市象征的魔怪和贫民窟,显现出怪异的生命居所,人在狭隘的居住不再有激情与活力,居住的空间挤压了人们的灵魂,建筑是在这种意义上的失败……

  5 创造无数灵魂面影飘动的影视

  影像的叙述——是人形的碎影裂变和飘移,在影像内爆的情景中,人与影子和声音的分离,它作为虚幻的真实比现实更逼真的存在于那里,被保存、播送、繁殖、重现。影像的世界是那个技术摄制和编辑而来的视觉现象。我们流动的记忆被整合在电影电视的基础之中,作为独立的影像资料而真实的记录了我们曾经存在的历史时空。

  人被影像分裂和变异的增多,这世界就同时存在了更多与世界原形相似的影子在播放、重现、记录、回忆、思维……影像世界多么像一个镜像的时代——我们与自己的影子重叠,我们与自我在镜中相遇。它好比在我们周围建造了影像的高墙,人被自我的影子围困在其中。

  当影像的传播和报道成为我们关注生活世界的方式,叙述世界的方式时,我们几乎不再用自己的手臂,只运用头脑、眼睛把人与事物进行摄取,组结在一个变换和跳跃的镜头之中。人在连续和中断中被切换为画面在播放。人的真实细部被特写,历史的时间被凝固,思维在画面的不断切换中跳跃。人与自我世界和影像世界的对立,相互观看,彻底消解了人与自我世界界限。
我们将叙事交给影像的制造,图像的繁殖,身影与真实自我的裂变、复制和分离。仿若把灵魂交易,我们的肉身又在现实的向度,而灵魂在影像的向度中存在。我们用影视的技术,制造了影像的世界。把自己制造成灵魂的样子在传播的时空中飘动。影视技术的镜头是我们新的叙事手段和技巧,就如我们人类的文字语言。在科技的时代影视叙事语言统治了生命的王国。

  在影视中呈现的自我世界,以及通用的叙事技巧和方法,重构了一个画面的世界。我们把自己镜中的灵魂出卖给科技,任其繁殖、编辑起人类不同的故事。我们成为听故事的幼儿,心安理得的每天守望在影视屏幕前,等待那个会讲故事的人影出现,为我们建构一个想象和逃避苦难的世界。

  影视叙事是经由影像技术的科技而日渐成熟和变化的。一个人把自己改变成录像和影像的样子,非常的简单。录像、摄像、剪辑、处理,一个自我就脱离你而去——那个影像的世界上就产生了新的画面和虚拟的真实。我们就是这么自我制造和繁殖,生育自己同时也复制我们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影像之中——我们的精神时空却如此的膨胀,如时间的界限如此的混淆。自我与他者的存在有时仅是一个影子和声音,这个飘忽不定的画面,解构我们现实的真实,也给世界制造了另一种存在。在物像和人像爆炸的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视觉处在疲惫的境遇中,被淹没了的自我世界正在影视中消解。

  这种影视叙事摧毁了我们真实生命的记忆和思维……

  6 网络社会未来的叙事

  沉迷在网络世界中——我消隐自己。多么快乐的游戏,与无数众人同时在线。精神的愉悦空前的解放,与私性自我彻底的解放,飘逸的堕落与飞扬阴暗的意识和反叛的语言在网络的时空里穿梭。人找到精神自由地存在载体,喧哗和发现网络之上人类心灵飘动的话语之声……
  在打破国界种族性别的文化时空里,爱的可能成为精神的冒险,虚拟的性爱成为一种高级的按摩,繁象世界的可爱与真实都在网络上存在,人创造了一个精神空间,将人性的脆弱和神圣放大,是人性、神性、在网络没有遮蔽的境遇下达到空间自由的选择和相遇。

  人被这种奇异的传播互动的网络世界所吸引。真实生活因为有网络的存在遭遇变得突然自由而宽阔,实现了世界同时共在。你可能成为不同网络社区地网民,你也可能独立创作自己的网页园地。网络上什么都有,陵园、墓地、爱之桥、性之爱、就业、新闻、商业、学院、情报、宗教等等。

  这个虚拟创造了世界,同样给世界带来了罪恶,色情的狂潮、信息垃圾、黑客袭击、系统瘫痪,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系统遭到破坏。网络社会是人创造的第三社会形态(自然社会形态、工业社会形态、信息社会形态)人类为自己创造这种社会形态还未能进行成熟的思考——网络世界就已经既给人类带来灾难又给人类带来福音……

  人在物的世界上与各种物质进行互动,人在思想观念形态上与意识形态存在的制度、法律、道德进行互动,人在网络的世界上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交流缺少规约的制度和道德的自律,很难控制网络技术发展的互动。因此网络是我们精神生活未来交流的形式、社会管理的形式、精神生活的形式,可我们却不能给予它透彻的理解,网络是发展中的技术和精神存在的未来。自由的空气和宽容的心态,相应的道德与技术,可能是未来网络世界综合考虑的选择。

  网络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叙事的世界,各种声音叙事的杂乱、流动,它以完全开放式的互动表达着人在物质、精神制度世界中关注灵魂、肉身、宗教、艺术等意识的流动。它在多元的叙事中开启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叙事的差异与共同,流动与整合,聆听与理解构成了生命精神中的另一种景象,那是未来精神革命的阵地。

 


上两篇同类文章:
  • 叙述的衰老之四:叙事理论的未来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绿韵博客 | 环境生态论坛
    制作:绿韩子 环境生态网 粤ICP备09031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