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元社会利益主体并置的后资本中国社会,运行在其上的是:一个政府为架构主体的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市民阶层与农民社会相互对峙的状态下,中国社会强烈的表现为一些后现代的特征:资本多元,利益多元,格局多元,分配形式多元,它们彻底解构了传统社会的二化结构——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工业、市民与农民……
一切明显的社会二元结构,都在多元的架构中被分化、并置,或对立,或被消解之中。一个简明的社会结构,现在变化为复杂的多元社会。中国社会变化的历史短暂而迅速,好似在压抑之后,迅速爆发的能量快速的涌现出来,它们混浊无序的载起社会潮流——这个复杂多元的变迁运行。在界限明确的传统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后现代的社会景象。
市场重组了这个后现代资本的中国,后资本的投资多元格局,已经决定了社会的分化和变迁。究竟是谁潜在中国社会运行机制深处?它以何种力量代表什么样的未来?一切国有化资本都在股份化,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到转移、转让、合并和重组,实现了国有化资本的流通与变更;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资产,更让国有资本在转让、重组和转移中,再一次实现了或者经历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被权力的再一次洗劫。
真正的国有资产更加后资本化——在流失和改制中,在经济的虚拟化中,在虚假的估价和暗箱的操作中,看不见的手——已经让资产通过人为和市场实现了调整和重组。谁究竟代表中国社会资产重组后发言?在让国有资产流通和转移中,后资本的中国社会强行的推行了构造了一个市场机制,让国有资产在有着相当明析和清晰的界定下,在合法化的过程中让国有资产模糊化,合法化、私有化或资本国际化……你看不到从前的资产,你只看到资产重组之后虚假的数字,或者是虚拟数字化的财富以及巨大的企业身躯,国有财富就这样被蒸发了……
谁在中国社会后资本时代获得巨大的利益?多国资本和利益主体的格局,在金融世界一体化的帷幕中,谁在将国有资产和资源变为一种强制重组和行政架构?资产的流失速度就是随着这一幕又一墓的闹剧开始,在多元利益投资中流失殆尽。国家民族工业和具有独创性知识产权技术,也随之转移到跨国公司手中。
在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驱动下,国有资产出让的市场的份额和资源的配置,而获得名不符实的企业排名榜,或是巨大的企业身躯形象。一切都消隐在这转移、重组和改制和进入国际市场。社会整体的财富缩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泡沫经济所支撑的地产业、汽车和金融业、股票、期货……都在让整个国家的财富在虚拟的扩张中,它增加了环境的成本,它也增加了资产流失的成本。为此,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其中城市或乡村在建设中付出的环境代价,更是巨大而被隐蔽起来。后资本的货币化、财富的数字化以及投资扩张化,都是影响中国原有资产的增长与缩水,它是世界对中国资本的一次战争。
当中国农村的“三农”问题凸现出来时,城市资本的缩水和泡沫一并涌现,而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资本的流失可能更快。它伴随更残酷的掠夺。农业资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业环境资源。如今,乡镇企业与利益多元集团投资,对中国农业社会环境破坏是巨大的,对农业环境和资源的掠夺是空前的,早已造成了农村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普遍赤字。
农民离开土地,离开了被破坏的环境,进入到城市的资本扩张中去。社会财富的涌流已经随着农业衰退而陷入困境。社会财富随着农民离开土地而集中在城市,城市环境的极度衰弱更是举步维艰,它与农民土地流失一样,共同造成了双重的危机,这就是后现代时代的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富集中大城市和少数巨富手中,它成为后现代资本的明显的现象。没有人可以拒绝和阻止这双重性的危机到来。农业资源和环境恶化以及在城市资本的聚集和虚假的繁荣,都是后现代资本流动的现象,掠夺是从城市资本的虚拟流失和农业环境破坏一起发生的。
市场改变了农村和城市,也改变了农民与城市人。当资本的聚集流失、环境的破坏,人们更艰难的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时。人们已经涌进了后资本时代。中国社会的一切细节表明,无序的市场在二元结构更加明显的农村与城市之间,造成了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对环境成本的忽视,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参与国际竞争的渴望,对投资的狂热等,都在造成畸形的社会结构,市民阶层被人为的四分五裂,农业社会整体被彻底摧毁。
整个社会在政府尾大不掉状态下难以运行,一个传统的社会在还残留着封建的意识和固疾,就进入到一个后资本的时代。而骨子里仍旧是封建式的那些玩意儿,这种矛盾丧失了影响社会健康运行的机制,崩溃在所难免。后现代资本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就是如此非驴非马支撑着一个无序的社会运行,这就是后现代中国资本聚集已经远离了中国社会文化和传统。其中隐含对传统的破坏力已经潜伏下来,它已经侵蚀了我们的心灵和居于其间的社会生成,中国现代文化、经济、政治就会失去了属于它自身的力量和智慧,陷入到重度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