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集首页
作者简介
作品目录
生态文明
个人空间
雁过留声
新闻视点
环保文库
环境生态论坛
□ 作 品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文章 □
 

玻璃城的寓言
发布时间: 2005/7/28 23:48:38 被阅览数: 891 次 来源: 诗哲魂文集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和国家城市都是一个面貌,那是一个可怕的真实。建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恐惧是统一的模式。人依附于自然的独异性并没有在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中区分出来,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正在趋同。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正在疯狂地整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次幸运?在自然的山、河、湖、海之间,城市疯狂的崛起。让大陆充满着罪恶的疼痛。人聚集起来的欲望、人群和技术正在毁灭人类的世界。一个分散的世界,多元的世界,个性的世界,被现代性的声音呼唤,被现代性的技术力量所征服。

  从城市的崛起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一条不清晰的边界,把世界划分为现代与后现代,时间的节拍将万物和谐的统一在集权、官僚体制中,社会一体化的脚步变为时代的象征。镜像的破碎将人的肉身与心灵分离,飘落和变幻好似万花筒般的生活。在迷惘的现代与后现代的情景中,我们体验到生命被撕裂、被撞击。穿行在不同文化景观里,人无法确定自我。日益复杂的事物让二元对立的世界彻底解构。精神游移在神经分裂症状态的生活里。将我们与原始情欲,野性的生存本能隔断开来。社会不清澈的河流里翻腾起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波浪,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

  历史的机遇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遭遇到一个——欧洲文明全球化的强盛时期;科学技术达到空前呈现力量的时期;社会经济活动日趋需要国际市场进行资源重新调配的时期;全球贸易极大发展的时期。欧洲城市化戏剧矛盾的冲突再一次在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舞台上重演。能否绕开这个悲剧的结局,恰是后现代思想者的一个重要命题。城市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文化的传统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国际化、全球化、都市化、功能化正在形成尖锐的对立。在世界上,一些落后的国家先后进入到现代性模式的成功行列,都不能克服一个悖论的发生,即要城市现代性发展的规模,又要避免贫穷、犯罪和堕落的社会生活的崩溃。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诸国同样都面临着城市现代寓言和隐喻的困境。就是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不能回避这个现代性社会城市的双刃剑。世界城市的前景始终在黑暗中徘徊。全球化的狂潮推进着城市化疯狂的成长。正在引起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现代性过程里选择中的混乱。在历史的中断和连续中,人类对城市生态化的选择处在矛盾和迷惘的心态。人类正在从城市化新的机遇里发现全新的生存智慧。可是城市处处都泛滥着悲剧因素的滋长。每一种选择都隐含着更大的不幸。从玻璃城崛起的寓言和隐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1 )伪造出的绿地。生态化的世界在城市的面貌上涂染了绿色的伤口,人用伪装的绿地掩饰了城市生态的贫寒。当城市用贫困、犯罪、失业、动荡、流民等形态充实在密集的城市空间时,人为的园林、绿地在城市的空地上疯狂的出现,它们以生态的方式掩饰了社会真实的悲惨命运。污秽的生活在地铁、贫民窟、立交桥、下水道里滋生;拥挤的人群和郊区失控的边缘,有流离失所的人和疾病缠身的躯体;在新建的城市高层建筑的景观里,同样也有阴暗的空间生存着饥寒交迫的人。病态的城市怎么能用几块遮羞布一样的绿地可以掩饰呢?自然山水的灵性,生态绿色的生机,都在城市中心广场的肺部密集,可是它已经失去原有的作用。它不是天然的,是人工培育的;不是从前就生长在这里,而是移植的;不是大面积的,而是人为切割成方块的。伪造的绿地不正是现代性的面目吗?大量污秽的土地和垃圾集聚的场所,表达了土地的衰败和城市大面积的溃疡,绿地成为城市的创可贴,令人为生态的平衡而失望。

  城市的幽静和美丽是健康的生态文化和文明的一个综合体。人群的居住,人精神文化的品味,人在山、河、湖、海之间的徜徉,才是城市现代与后现代建筑设计要关注的问题。不是城市不需要绿地,而是绿地成为政治的象征和土地衰败的装饰和伪善。那些在生态绿色之后的生命形态和城市循环与综合系统,在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中仍然让人们的居住和环境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些问题不是城市绿化面积能够掩饰的。

  在所有的城市中我们看到现代化的绿地一夜之间铺满,可每一座城市中人的灵魂和真实的生活现实以及在规划中的后现代文化观念,却仍然在现代性的疯狂的捕杀中。在中国数座崛起的城市中我们到处可看到这被扭曲的文化景观。我们不需要伪造的绿地,而是需要真正属于自然的绿地、湖水和河流,它们成为每一座城市的肺,为人们制造清洁呼吸的空气。

  (2 )塔楼上的魔影。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地上一夜之间生长出无数的高楼,它们以单色的呆板的躯体向丛林一样长满了所有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在每一座新兴的城市中,它们是文化的象征,现代化的标志。过去低矮的房屋和古旧的建筑群和街道不见了。这种整齐化一的建筑楼宇在城市中成为魔影。它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记忆,对远古城墙的记忆。如今的人像鸟一样栖息在高耸云层的楼房里,面对着孤独的阳光或看到月亮下流动的车流和灯光的河水,在塔楼的景观上看云涌日出,观大千世界的变迁,好像人在天堂观人间万象。塔楼式的居住成为鸟人的天堂,离云雾最近的人,是城市森林的守护人,是望海靠山的族人。塔楼是大地上的钢筋水泥之树,它们使大地的面貌彻底改观。

  城市的脊梁是由塔楼组成,好像监狱里高墙上的四边楼。又是广场上的雕塑,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它的面容,满身的窗户亮着灯,像一只站立在地上巨大野兽。它们扭曲了大地的平缓和舒展,它们也给世界带来了另一种灾难,坍塌、崩溃、撞毁……塔楼对密集居住的征服达到了极致,人们被挤压装置在伸向天空的饼干式建筑中,连同人被挤压碎的灵魂。
它们不是大地上的树木,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还是透明的玻璃建构起来的巨型镜面。城市人的面影在里外映现。水晶宫式的建筑和窥镜中的生活上方式,人对自己生活细节的真实记录和复制犹在镜中。这些塔楼里的居民成为城市里高人一等的居民。他们享有空调式的清凉与热风的穿过,享有封闭的装饰和地毯,是金钱和权力的象征。塔楼是庞然大物雄居在城市的中,傲视那些低矮房屋的贫困。当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南北大厦,被恐怖主义分子劫机撞毁的刹那间,塔楼的悲哀是沉重而充满血腥的回忆。生灵居住的塔楼顷刻间从大地上消失。成为一片坍塌的废墟,现代性的碎片堆积在这里。人们的迷惘震惊和悲哀,随着9。11事件恐怖和悲惨的毁灭,成为人类心灵中永远摸不去的记忆。城市塔楼里回荡的声音不正是撕裂人心的悲剧吗?

  (3 )神经网络的道路。城市的血管是道路,也是城市大脑中的神经。城市居住者依靠道路在被限定地域上活动。道路又是城市功能区别和分离的界线。从来没有一张图式如城市地图那样细致准确的标定出我们生存的位置。在城市的空间里,道路由街道、小巷和穿行的小径,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使城市网络连接。在任何一个标有路名的小巷出发,我们都能找到另一端城市的居住者。道路连接了人们日常交往的进行。

  拥挤繁忙的道路上有警察的疏导,车流、人流向血液一样的流通,才能够给城市带来活力和生机。道路以扩大的方式向外为城市扩展空间,城市的手臂拥抱了乡村的宁静,通过道路的暴力实行了圈地的胜利。现代性的扩张是以道路的修筑向外伸展的。以空间向上的发展将人们密集的堆积起来。就是如此从地上和天空上和拓展,照样不能满足现代性对大地的吞噬。

  人行走的道路让位给汽车的河流以及盘旋飞跨城市上空的高架桥和地下铁道的四通八达,还有航空港中飞机在城市上空起飞和降落,它立体的构筑了城市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人在城市上空飞来飞去,在地底钻来钻去,在地上奔来跑去,立体交通道路网络布满了所有的城市空间,像蜘蛛网一样悬挂在那里。人是道路上的运行者,它必须在流动中成为城市的血液和神经。道路夺走了我们的安宁、绿地和园林一样的风光。它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它把大地和城市捆绑,道路创造了效率市场和新的空间,道路给人向外拓展的愿望,它快捷的满足了人们流动的需求,人在道路上的行走飞奔实现了行走的梦想。

  (4 )影视虚幻的镜面。影像的虚幻已成为城市家庭和街道广场上一道风景线,人们在虚拟的场景里游动,在被摄像机和监视器再现和控制下生活。我们在电视电影中偷窥别人的生活。可他人也同样窥测我们的生活。在商场、大型超市和高层建筑、酒店里,我们被监视器控制录制的生活隐私状态,被千万次的重放和播送。

  当我们置身于家庭之中,将身心安顿在影视虚幻的故事中,我们完全被它俘虏了。每天用七、八个小时的时间沉醉在这种幻影的生活里,忘记了这种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我们的思维和判断受到了影视的影响,而混淆了生活中的我与影视中的虚拟界限。加之,在网络世界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来以后,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网络虚拟是互动的,影视虚幻时是单项交往的,人在日常境遇里的精神活动被他们重塑。孤独幽闭的生活让我们日渐成为守望网络和影视的动物。

  我们还可能被城市摄制的虚拟场景所迷幻,那些广告的消费观念和引诱人春心萌动广告视觉的冲击,那些电视墙上播放的震撼动人的场面,还有购物街中那些镜面一样的幽深的回廊,灯光迷幻的制作使人们在完全非现实的空间中购物、漫步,好像置身于天堂。可每当你从明亮中走出之后,回到冰冷和寂静边远的街道和住房,会突然觉得自己坠入到无边的黑暗。生命的寂寞感受向你袭来,城市幻影给人们制造的悲哀是梦幻显现之后的空落。

  置身于虚幻的镜面中就是我们的一种真实。而生活的痛苦不因影视的虚幻而被取消和代替。只是在这种不真实的影视虚幻中,我们看不到在镜面上的真实,它隐去了我们另一种可靠的经验判断,仿佛我们生来就是在这种影视叙事中生活,生活自我与影视分裂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一种真实选择。

  在城市透镜生活场景中我们还看到另一种虚幻的存在。高耸入云的塔楼上巨大透明的玻璃镜面,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和白云,在城市的上空我们看到大地之上的透镜正在对着阳光和月影。在城市密集的空间,到处有影视图像在闪烁,城市中大街小巷广告牌林立,辉映出浓浓的商业氛围,加上街道两边光怪陆离的幻境同样也是一种透镜。镜像时代中到处映现的回廊之镜,幽深的遮蔽了我们的真实。

  (5 )山河湖海之间。城市的规划在山河湖海之间展开。自然的真实被人为的创造装饰而变得虚假起来。山裸露出脊梁,被人们砍伐掉树木,切削的山石和揭开的植被,山的疼痛在城市中隐的很深。河水污浊的承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人们将它变为排泄污秽和垃圾的河流,它用自己清洁的身体负载起城市人的肮脏。人对河流的情感,只因为它流动可以把污秽带到很远。同时,人还要不断的榨取它的水源至到枯竭。湖水的平静本可以给人宁静,可人将湖水污染和变臭,它发绿的色泽从深处传递出刺鼻的腥味。湖不是人和城市的镜子,是蒙着面纱的一潭死水,它不能洁净,它呼吁人们别再对它倾泄污浊。海是博大的,而只要人靠近海或海岸边有人居住,海的沙滩和海面就不再洁净,人们对海的糟蹋使海失去了生育的能力,海水养植、填海造地、排泄污垢、捕捞海洋生物,海成为人们最大的垃圾场。海却用无私的胸怀拥抱人类,而人类却榨取了它的所有,海的怒吼迟早要再次毁灭人类。

  在山河湖海之间的人类,把城市建在这里。自然赐予我们美好的水世界,人们却破坏了它优美而完整的形象。从每一滴水映照出人类的丑陋,充满罪恶感。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野心使水的世界遭受最大的灾难。居住在山河湖海之间的人类成为罪恶的生命。不论我们用多少种方式伪饰自然受到伤害的真实,都不能原谅人类给水的世界带来的毁灭。城市的世界是建在对水的世界破坏和征服上的,它让水成为饮用的、观看的、负载的、流动的各种功能用途。然而人对水的尊重从来没有,这是人类的可怜可悲。城市是人对水的世界犯下的最大罪恶,它铁证如山的告诉人们,是人类毁灭了水的洁净透明和流动的欢快。

  (6 )立交桥的盘旋。在城市的交通要道中立交桥成为城市的景观。它飞架和盘旋在城市的躯体上,形成一条龙骨,从空中看去是优美的圆周把大地分离,形成了飞架跨越谷地空灵的长链。桥上流动的车流像河水一样的涌动,像血管一样的输送着车流人流到不同的路径。

  立交桥是城市道路的雕塑。它用钢筋水泥飞架起盘旋的城市舞裙。每一片绿荫处桥用臂膀的伸展,给车流人流带来了流通的力量,疏解着城市时空里拥挤的淤积,它分解和排泄出城市污浊的空气和翻滚的烟雾,它是城市的胃肠在蠕动,消化城市交通拥挤的食物。

  这些如长龙一样的庞然大物改变了自然城市的景观。它流畅的设计把人们渴望交流心态塑造。每一座城市里这些盘旋的立交桥成为城市的怪物,盘踞在城市最密集的交通中心,把人们疏散在各个不同的区域。陆地上的桥不同于江河和海上的桥,它把人们走向不同的方向道路集中规划,在统筹中给予方向上的限定。立交桥给人们不同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在桥的立体交叉中我们看到城市时空的拓展和延伸,城市空间景观的变形。人在不同地域景观上高速流动,形成立体交叉中的快乐,它是城市的交响乐。凝固了现代人多元结构的意念。在立交桥上我们看到城市被分割和连接的模式,通过它连接了所有畅通的道路,人们在加大通过速度的同时,给城市的上空增加了飞尘和弥漫着汽油味的空气。

  桥是离开地面在空中飞架的物质构造,它是城市龙骨中跨越而起的天堑。在大地之上,在城市的低空中人仿若在空中飞行。未来的城市就是在这立交桥边缘的空地上诞生,桥成为城市的另一个象征,它和楼谷一样屹立在城市的核心地带,它连接了城市空间中被撕裂的土地和楼谷,连接了人流和车流……

  玻璃式的城市像镜面一样幽深,流动着奇异的景观,伪造的绿地,塔楼的魔影神经网络一样的道路虚幻的影视画面,居住在山河湖海之间的人群,立交桥的盘旋都在构造城市的形象。在现代化玻璃城的魔镜面前,人们被城市中魔力一样的张力驱动下,向天空地下和周边扩展而去,城市庞大的躯体正在吞噬所有的土地。城市已经成为现代性的寓言。人群的聚集正在加速的扩增,城市给自然带来的灾难愈演愈烈,这世界的城市噩梦正在变为现实。人的聚集方式不一定能够医治人孤独幽闭的痛苦。生命以何种方式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呢?这是一个永恒不解的问题。

 


上两篇同类文章:
  • 城市隐喻的细节
  • 栖居在城市的树上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绿韵博客 | 环境生态论坛
    制作:绿韩子 环境生态网 粤ICP备09031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