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集首页
作者简介
作品目录
生态文明
个人空间
雁过留声
新闻视点
环保文库
环境生态论坛
□ 作 品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文章 □
 

忧郁之风吹拂了我与世界
发布时间: 2005/7/27 16:40:34 被阅览数: 602 次 来源: 诗哲魂文集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我一直用忧郁的语言叙述一切经历过的往事,忧郁已经成为我生命中被铸就的精神品质。或许,每一个时期,从精神深处流露出来的忧郁是不一样的,可是,忧郁的生命对事物特殊的理解方式,已经融入到我情感的世界中来。它淡淡的具有一种对事物细腻和敏感的触击力量——它生成着希望与绝望之间,将人类的思想与欲望融入到带有个人深思的艺境中来,这种情感表达悄然的进入到生命的理解之中,进入到我对世界的感受之中,进入到我对他人的意识之中......


  在所有遭遇的事件里,我想用这样的悲哀陈述表达我心中的悲凉,表达我一直被压抑的情感。深沉的人类情感就是带有着忧郁的悲壮之后,才有了文化的意味。多少人,生就下来,就已经不再快乐的生命呢?忧郁的精神与生俱来——从他朝死向生的刹那间,世界就将他的生命铸入了忧郁的力量。

  我们用文化和艺术来解读忧郁的精神,用哲学和宗教的理解来体验忧郁世界的悲壮的情怀,
时常是由于我们浅显的意志和过于疯狂的欲望,在显现出个性忧郁的人精神的品质的纯粹之中面前,获得了抑制和校正。在不同的文化之中,诗意经常是忧郁的化身,他们心怀着对世界无限的沉郁进入到世界中来。又以天下的悲情而决意的离世而去。这种情感和意志就是人世间最难以理解的精神,他们在天地之间——成就了世界最美丽的心灵。

  俄罗斯人的忧郁,法兰西人的忧郁,英格兰人的忧郁,德意志人的忧郁......东方印度人的忧郁,中国传统文人的忧郁,日本大和民族的忧郁......它们造就了世界上最完美的精神,也抒写了生命史上最具有迷人风采的文化。忧郁是属于民族和地域,属于环境和人格,属于历史和艺术。每一种忧郁又是不可重复的替代的,每一种忧郁所创造的文化又是如此的让人迷醉和痴情。

  在刚阳世界的反面就是阴柔,就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沉郁之思,而这才是世界精神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智慧。对世界保持着一种远离和切近的理解和注视,又对世界采取淡漠的生活态度和立场,同时,又能够心中怀有深情的意志去实现最高的理想,这就是忧郁常情的崇高的激情。在低迥的情绪和过分的悲哀中,体验到悲天怜悯的情怀。这种精神属于世界上各式各样文化中最完美的体现,又是人类文化造就的生命最丰满的表达。

  只有这样的忧郁语调,才能传达出我当下的境遇,才能让我与那些先于我的诗哲、圣贤,一起体验精神的纯粹性生命感受。当忧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就没有学会集体式的存在方式。它选择了孤独和自省,去在他人的欢笑之后,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原素,另一种力量和智慧。因为,忧郁之思,常怀生命的悲切和悲壮在个人生命语境中,理解或解读我们生命中直接相遇的事物,从中获得天启的造化,去感悟这个世界没有对常人开启的真理。

  常怀悲思的情感,怎能不具有忧郁的心灵呢?我内心中所体验到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就是让我时常在忧郁的体验中,重获生命理解和体验的方式。在我的意识里,我从来没有让自己高兴过,忧患的心灵始终将我逼上了绝境,我是那种属于终身都不快乐的人。

  是生活的苦难始终围绕着我,是命运里倒楣的事情总发生在我身上,我无法拒绝这些恶劣的事件对我的追逐,对我的围攻。我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智慧与精力来同发生在我身上的悲剧进行抗拒,结果总是我一次次地被击败,再从失望中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挥之不去的逆境让我永远都不可解脱,我不再希冀岁月出现什么奇迹,我也不再会期待任何力量来拯救我。漫长的日子开始不再有计数的历史,不再有改变的盼望,不再期待神性的力量的到来。

  我读着自己孤独的心灵,我看着过往的岁月已经不再产生感叹。一种悲凉就这么来到我的心间,我不再去用喜乐的事情里寻找廉价的欢笑,我也不再去热闹的场所去麻醉自己。我喜爱了孤独,与自己独处的日子里,我开始新人生。我快乐是由于这个世界从此在我心里简单了,我不再用复杂的思想去伤害这个本来纯净的世界。我不再去用功利的野心去伤害这个纯洁的世界,我懂得了用孩子般的天真去拥抱自己孤独的灵魂。

  太多的失望让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不再报怨,学会了坚守,学会了独处,学会了放弃,学会友爱。我好像不再有悲愤,不再有热爱,只有从沉默中去体验悄然的消失,只有从一切他人成功的影子中去品味那苦涩,那酸楚,感受那在我心里生成的忧郁,我被自己的忧郁带入到困境,带入到绝望的境地,我也把自己的生命埋葬在苦难和忧伤之中。(2004年2月13日傍晚18:21)

 


上两篇同类文章:
  • 为理想的生活学会放弃
  • 镜像的碎片遭遇偶然的丛林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绿韵博客 | 环境生态论坛
    制作:绿韩子 环境生态网 粤ICP备09031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