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文集首页
作者简介
作品目录
生态文明
个人空间
雁过留声
新闻视点
环保文库
环境生态论坛
□ 作 品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 热点文章 □
 

语词抵达的灵魂边界
发布时间: 2005/7/28 9:53:02 被阅览数: 679 次 来源: 诗哲魂文集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早上起床,阅读海德格尔《林中路》,海氏的思想博大精深。我愈有兴趣阅读,就愈对他后期的两部作品更感兴趣,(《林中路》、《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对某一个思想家的关注,开启了我的思想,去更深入的进入他们思想的阅读与思考。

  海氏对诗与思、语言、技术的思考,都具有当代现实的批判性,其中不乏有着对当今世界的独特理解与解读,还隐含着一种对未来的忧思或可能性的预测。这种著作非常耐人寻味,除了他语言的独特之外,更是他思想的深刻的表达,吸引我不断的痴迷于他的思想和表达阅读之中。诗与思,在他的思想中最具有独特的融合为一体,他引领我们通向遥远世界的深处。

  我的写作偏爱于诗与思,在这两者之间不能取舍。对于诗的语言追求,对于思的深刻的追寻,表明我写作生活的两极性。长期以来,在我的写作中都没有达到一种平衡,或者说我还没有在实践中解决它们相融洽的问题,只能摇摆于这种写作之间,让我不能归于其中任何一方。这就是人类开始情感表达和思想时以来,就已经常发生的事情,它难以在一个人身心上获得解决。除去那些极富智慧的人之外,大多数人都不能平衡的走出这写作的迷雾。

  最近,内心中时常有一种作家的情感冲动,在支配着我日常的思考生活。如何能像欧洲作家那样,在经历了一个阶段写作之后,面对自己的写作生活与情感如何进行调整呢?总有一些改变生活品质的力量——在我身心上发出了变异,引起写作的兴趣在寻找新的变异和开端。

  我开始注重内心精神宇宙的拓展和发现,让心灵盈满取之不绝的智慧和情感,这才是作家的成长必由之路。每当我内心枯竭的时刻,就是内心世界处在没有波澜的状态,这就是写作中所处的死结末被打开或敞开,内心的世界失缺就是如此谋杀了我写作的激情。

  我的思想之道路,只能沿着这样的思与诗的行走,而非是纯粹文字式的写作游戏。我一直以蒙田、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佩索阿......以这样的思想与文学为一体的人,作为写作者的榜样,才使我写作生活的内心历程经常遭遇到的不断的困惑。不断造就内心丰盈的意识流动,扩张自己内心宇宙的边界,在诗与思的张力中去发现自我表达和写作的边界,这或许就是我写作的真正意义。

  我也时常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注,并能够从直觉的思维中概括出它们共同性,使写作的主题能够代表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深刻的思考。当我用这种理性思考语言文字时,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我的诗意内心和对语言的唯美追求就受到伤害。我背离了自己唯美的写作意愿,也失缺了对写作的冲动和兴奋。完美的文字一定是深刻的思想与诗意相融合的,它们以超越我们现在的所有之上的智慧,给我们呈现了前所末有的表达......

  今年的春节临近时,我内心的氛围却仍然没有诗意的感受。新春的景象和内心流动的意识并末能和谐的造成一种内心情绪的变化。这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对于一个作家的内心世界太重要了。文字的生成来自于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意识......

  通常是我内心缺失这些意象的力量,而不能将自己带入到这个时间的空旷和心灵敏感的边缘地带,感受不到新春的流动和意识交融。作家的生命力是一株植物,它随时需要水、阳光、空气......精神氛围的形成,就是这情绪和意识流动中那些容易引起我们感受的世界边界在不断扩展,它幻化为一种思绪、记忆或一种纯真的体验。忽然之间,某些亲熟的场景将我的生命意识被带入到一片迷人的景观,周围的环绕的一切都随之变化了......

  文字以清新方式流经了我所有感受过的地方,它们就是植物的绿色,又是太阳的温暖或生命中的空气和水......语言文字的表达也透出清新的感受来,与精神氛围的力量一起无形的弥漫于生存其间的世界,一种兴奋、情趣和思考快速的抵达了表达的边界,灵魂世界的唯美就以思想与诗意文字的共同舞蹈起来。

  寻找和捕获这种内心意绪的兴奋,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场景中,体验一切超出人们世俗的关注事物,脱去了平庸的烦琐而直接指向透明的感受,去透过内心清澈的沉淀,去感受这个世界还独立存在的唯美。久久被封存于或遗忘世界的这股热流,它潜在我生命的所有阶段。不过由于我的虚无的情绪和过于注重现实的利益纷争,而忘记了这种单纯、透明情感在新春景象来临之际,或是更多的是由于忽略了生命的情趣而没有内心涌动的生活,彻底放弃了这种纯粹生活的精神享有......(2005年1月21日)

 


上两篇同类文章:
  • 用文字创造真实和唯美的世界
  • 与文字书写的真情和纯粹之间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绿韵博客 | 环境生态论坛
    制作:绿韩子 环境生态网 粤ICP备09031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