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
作者:杨杨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8 15:47: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探访六一村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

    编者按:谁能想到在云贵高原上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完整地保存着缠足的活的历史资料。作者的家乡六一村是中国最后的缠足部落。云南青年作家杨杨创作的《摇晃的灵魂——探访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一书,解读出六一村缠足习俗的秘密,我们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从历史到现实,六一村不是一个孤独的乡村

    我们知道一个小乡村是很难在地图上出现的,由于它的渺小,我们的肉眼在地图上无法感知它的存在;更由于它的分量像一滴掉在炭火上的水,让人难以捉摸。

    可是我看到一个外来者指着一张奇怪的地图,他的手指放在“昆明”二字上,然后向南摩挲移动,指尖立即触到比邻近“玉溪”还大一号的字:六一村。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遥远的、古朴的、深邃的、充盈的乡村,同时也触摸到了它富有的、跳动的、发光的、现实的乡村的肌肤和纹理。

    从它的诞生之日(大约1382年)起,一直到滇越铁路开通之时(1910年),这里都是滇南“官马大道”和“驿道”的要冲。村前是浩渺的杞麓湖,村后是起伏的群山。这条大道,直接让小小的六一村,一端面向昆明,直至中原;一端面向建水、个旧、越南北部,以及广西百色,沿西江、珠江而至广州至香港。

    再说,它距离享有“小云南”、“小昆明”之称的、滇中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通海,也仅仅二三公里。

    因此,它是一个封闭性(地处云南)和开放性(地处交通要冲)并存、复合、渗透的乡村城堡。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也决定了它美妙无比的现实色彩。

    现在,我们深陷在这个乡村城堡里,用锐利的目光,从它的现实色彩中,透视汉民族的一个主要怪胎——缠足文化,透视它在这里所遇到的围剿,以及它的侵略性和生命力。

    由于我们对汉民族文化的迷恋和寻找,所以我们不会故意忽略和轻易放弃这种关于脚的审美历史嬗变的研究。我们从这片浸透着小脚的脓血和汗液、布满了小脚的足印的沃土上,从一个个“活化石”的身上和它们的故事中,我们应该并且看到“中国人关于脚的疯狂姿态”、“中国的汉民族如何最早把脚纳入审美范畴,并最终把它推向极致的事实”、“小脚女人作为另类文化人的存在,她们的生活方式、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唯美性和怪异性”,等等。

    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六一村因此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可以视而不见的小山村。它的确是一扇可以窥视缠足秘密的半开着的窗户。里面有幽光、幽情和幽思;有活人、有旧物、有故事。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