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提高“农家乐”的文化含量 山西省吉县西关村文天德 笔者认为,很多地方的“农家乐”乡村游,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少文化含量。对“农家乐”的开发,那种原始的农家土炕、农家饭菜,那种随意的在饭店、旅馆挂上几串辣椒几顶草帽等,是不能够长期吸引游客和让他们得到精神满足的。 虽然“农家乐”乡村游是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见长与取胜的,但这绝不等于对农村农民生活的“照搬”。乡村旅游业的建设与开发,也要摈弃“自然主义”,也需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掘农村传统文化,把旅游环境变成美的典型。只有这样,乡村旅游业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发展壮大。 要依法保护“农家乐”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法院刘红辉 当前“农家乐”乡村游仍处于探索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认为应依法保护“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农家乐”旅游活动是利用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依托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有益尝试。因此必须预防和消除“农家乐”旅游活动中的“人祸”,依法保护土地资源不被侵占、水资源不被污染、“农家乐”品牌不被侵权。只有依法保护,“农家乐”乡村游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时俱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 河南省平舆县宁庄村赵彦良 我认为,“农家乐”乡村游要想永葆青春,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模式。如果年年总是老一套,没有一点新意,试想谁还愿意来呢?我想发展生态农业,不断推出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公害农副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农家乐”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渔业,多推广一些像生态菜、生态鱼等绿色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而且根据不同的时令,推出一些只有农家才有的季节性的风味餐饮,不愁招揽不来城里的游客。
[百姓心语]
山重水复“农家乐”
张爽
现在是一个以“乐”为生活主导的年代。娱乐精神更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元素。当旅游成为一个地区的产业,当城市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农村就成了独具慧眼者的又一新兴产业基地。“农家乐”旅游就成了我们娱乐年代又一精神享受。 过去说到农家,常常也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比如农家“苦”,比如农家“穷”。现在农家翻了身,由穷到有,由苦而乐,农民兄弟又何乐而不为呢?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农家院。 您在城里闷了、烦了、伤了心了、没地方去了,就奔农家院吧。看满眼的蓝天,听满耳的天籁,吃爽口的乡野饭菜,睡去一身的烦恼劳乏,一觉醒来,满怀的惬意,全心的喜欢,您想不乐都难! “农家乐”依托的是农村、农事、农景,是纯朴自然,是野味十足,是自然放达,更是满谷的清风明月,满洼的流水鸣泉,是野渡无人的禅意,更是相濡以沫的一脉温馨。 “农家乐”讲究的是一种自然的野趣,是花香满径,是溪水成荫,是泥巴墙、是篱笆院,是倭瓜开花墙里香墙外也香。 “农家乐”不需要高楼广厦,别墅宾馆,更排斥讲究奢华、虚荣排场。农家院喜欢的是冬暖夏凉的土炕,而不是绵软无骨的席梦思。若讲究吃的排场、住的奢华,城市有你更广阔的消费领地,何苦跑累了身子跑瘦了胃,跑不出乐来跑出了“悲”地来农家院呢? “农家乐”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不是文化讲习所。抱一脑子想受点“挫折教育”的,或者一心想来此“文化熏陶”一下的,还是免了吧,不如帮着农村的亲戚去毒阳下晒晒麦子、收收秋,或者买一本两本《文化苦旅》躺在床上冥思苦想一下,比苦巴巴的奔农家院“受苦”强。 那些在农村大施土木工程的、那些拆了农家院建了农家宾馆的、那些扒了篱笆墙建卡拉OK广场的、那些本身没念过几天书却偏又忙着披上件“文化马甲”的,是不是该停下脚步,倾听一下来自灵魂的声音呢? “农家乐”是以乐为基础的,是以自然、放松为目的的。如果“农家乐”变成了一种农村的大生产,大排场;如果“农家乐”旅游变成了从自家房子吃饭睡觉到农民兄弟家的房子睡觉吃饭,“农家乐”就会越来越乏味,“农家乐”的发展就会由乐不可支到最后的乐不起来。怎样使“农家乐”乡村游红火下去,还真值得我们认真想一想啊!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