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风起云涌穿行太白山全攻略 |
作者:于世宏 文章来源:21CN旅游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8 16:16: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10月5日 星期四 晴 天亮已是5日6时45分,向四周展望,这里地处云雾沟峡谷,两山夹一条溪流,两侧山高林密,我们昨晚下榻的营地是一片约有二分地大小的平地,原来是一庙宇遗址。我等赶忙折叠帐篷,而后煮了包方便面,8时30分,大家开始出发,这离铁甲树约有2个多小时路程,大伙顺着溪流向南走,未走多远,但见右侧山上一股挺大的溪流从百多米高的岩石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与山下的溪流交汇,双溪争流,水涛在峡谷中震耳欲聋,极尽雄伟壮丽之至,这便是著名的三合宫瀑布。 溪流上一座人工修建的水泥独木桥跨溪而过,两溪合流后,水流增大,成为一条河,并从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上流过,我们顺河而下,走过几座独木桥,前行20多分钟,到了三合宫接待站,接待站实际就是在平地上搭的几座简易大棚,里面是大通铺,我们未作停留又向前行,一会过河,一会走在石头路上,河里经常有一堆堆从上游冲下来的树干树枝堵在河上,有些独木桥被冲毁,只能从河上搭的几根木头上通过,走在上面要稳步谨慎,在有些悬崖处修有人工栈道,越往下游,路越好走,吊桥代替了独木桥,走过几处吊桥,山谷开始变宽,前进的队伍也开始分化,我与小冯、韩国、刘团长夫妇为第一梯队,始终靠前,与其余人拉开了相当的距离。 正前方有几间建筑,还设有一检查站。我们通过检查站,看见北侧山脚下有几间庙宇,庙前的场地大,空旷平坦,在庙的南侧,一株枝繁叶茂树干粗壮状的大树上挂满了红布条,这就是有名的铁甲古树,这棵树龄在1700多年的古树,并不很高大,但树冠硕大,被当地人称之为“神树”,人们把对神的图腾崇拜转移到古树上,孕育着对自然的向往和爱戴,这也无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君不见,这棵古老的大树能存活至今,就是鲜明的力证。我还参观了铁甲道观,这是一座三开间砖木建筑,厅内宽阔高大,内中供有神像,还有住宿的地方,香火甚是旺盛。 太白山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唐宋以来,有数十位古今名人学士曾慕名游览太白山,留下百余首脍灸人口的诗篇,民间还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神话故事、传说典故、传统庙会、民间艺术、名优土特产等社会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更为发达,山上庙宇宗教建筑风格迥异,基本都是明清建筑,一些庙宇还保存有许多楹联、匾牌、画像,是研究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据史料记载,东汉末,道教即占据太白山,祭祀谷春神,魏晋时归入道教楼观派,唐代为太白山道教鼎盛期,太白山因此列为道教名山,宋元时衰落,明清时复兴盛归龙门派,规模庞大,民国时渐衰,新中国成立后,道教又兴,然文革浩劫,山上道观损毁佚尽,现仅存南天门、药王殿、三清池、佛爷池、玉皇池、大爷海、拔仙台等少数破败不堪的庙宇。由于太白山旅游兴旺,管理跟不上,道教文物流失严重,文革后期尚存的3000多件太白山道教文物,现仅存1000余件,太白山道教文化亟待保护。 匆忙中告别了道观师傅,又踏上了征程,过河就是黑河森林公园管理处,这里海拔1400m左右,距厚畛子约5km,已进入宽谷区,公路为水泥路面,走在其上脚感非常硬,徒步最易伤腿,公路蜿蜒曲折,沿着山谷向前延伸,路上过去几辆面包车,与我等同行落在其后驴友都乘车先去厚畛子了,只有我们5人坚定不移,走在乡间的公路上,享受秋日明媚的暖阳,别有一番风情。 公路两侧的果园已是硕果累累,你看那布满枝头的红樱樱的山萸果,还有那房前屋后的金苹果,长势喜人的菜蔬无一不透出秋日的浓郁厚重。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跋涉,上午11时到达厚畛子,厚畛子不大,是周至县西南最远的一个乡,海拔1270m,地处偏僻的秦岭深山中,条件比较艰苦,旧时是军队驻扎之地,现在是厚畛子乡政府驻地,这里是太白山南坡登山旅游的前进基地,凡从南坡登山旅游者均经此处,游人常年络绎不绝,人气很旺,这里的旅游业已很成熟,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配套设施、渡假山庄、招待所、旅馆、停车场一应惧全。 厚畛子过去是驻军之地,清代民国时这一带匪患猖獗,距此20多公里外的老县城,始建于1825年(道光五年),是一座古建筑,巨石砌就的城墙,寺庙大钟,古狱舍,树干围就的栅栏,清代遗留的残垣断壁,保存的相当完整,据说过去有两位县太爷在此被土匪殉命,听说现在已整修好,开始接待游人,可惜由于不在同一旅行线上与我等擦肩而过。 从吉利沟到厚畛子,我们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徒步110多km,完成了太白山南北坡穿越,徒步横穿太白山这是我参加徒步行近两年的期待和夙愿,也是参加徒步路程最远的旅途,三天里,我们走过北坡峰岩地貌,穿过莽莽混交林、高山杜鹃林、冷杉林、太白红杉林林海,观赏了斗姆奇峰山色、平安云海风光,目睹了放羊寺晚霞晨曦,领略了大文公绝龙岭险峻风景,饱揽了拔仙台大爷海湖光山色,观赏了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身临二爷海冰川槽谷探奇,近视二、三爷海、玉皇池高山湖泊荡漾,远眺放马梁,旅行于高山芳草草甸之上,穿行于南坡针叶林、混交林海,闯过艰险骤降陡峻的六里坡,跨过云雾沟道道溪流,饱赏了三合宫飞瀑奇观,行进在人工栈道、吊桥熊猫出没区,痛饮清冽透亮的黑河水,漫步悠闲在铁甲树旁,终于来到目的地。这一路经历了艰难的跋涉,克服了难以明状的艰辛,饱尝了饥寒交迫、身心疲惫之苦,凭借我们坚韧意志和胆识,走完了难以忘却的太白山山地之旅,初步探索经历了一次人生体验。 来不及欣赏厚畛子的美妙风景,我们直接上了一辆开往周至的班车,班车沿着黑河左岸蜿蜒前行,河谷忽宽忽窄,两岸高山绵延,黑河在谷底翻着白浪,水流湍急向下奔流,吊桥、村舍,山水环绕,林木苍翠,浑然成为一体,景色十分优美,尤其是黑河犹如一条流动的血管,在寂静的群山中拨动生命的节律,山野中这动与静的结合,凭添了无尽的思绪--------。 黑河全长131.5km,流域面积2282.6平方km,多年平均径流量9.14亿立方米,是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东南侧,上游称红水河,这条河流水质一流,无污染,是良好的饮用水源,上世纪末,由于缺水的原因,人们把目光投向黑河,进而修建了黑河水库,黑河逐成为西安市的生命之源,也成为新开发的旅游区域,黑河河岸的岩石节理发育,背斜、向斜等岩石地层构造一应惧全,地貌独特,形态各异,宛如进入了地质博物馆,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来不及品尝细嚼这滋味,就告别了太白山,黑水河。 车行86km,下午13时40分,班车将我等送到周至,我与小冯在周至稍作停留,坐上了开往眉县的班车,踏上了返家之路,至此这次太白山之旅划上了句号,但徒步行走的征程远未止步,回味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重新认识了自我,同时看到了有生以来都没有观赏的景色,见到了有生以来都没有见过的风光,如果今后让我选择到何处旅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太白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