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不丹:最后的香格里拉
作者:叶孝忠  文章来源:私家地理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4 17:10: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不丹面积和瑞士差不多,人口却只有70万,其中90%是农民,过着安分和自给自足的日子。富饶的巴罗山谷正值旅游淡季,却是农民最忙碌的季节,嫩绿的稻田蔓延到天边,和蓝天白云接壤,在这座山头的背后,也应该是成片成片的绿意。

  由于经常接近土地,不丹人显得分外朴实,脸上是日月星辰留下的沟壑,早没有多余的空间去安置欲望,我甚至在他们表情里找不到一点点渴望。然而把生活简单等同于快乐,那是一种自欺欺人,还是看透了生命的大彻大悟?

  如果国家的快乐是用所谓的储备金或人民全年所得来计算的话,不丹肯定不是一个快乐的国家。这个群山锁国的世外桃源甚至“发明”了一种名为快乐指数的方法,来计算人民的幸福感(National Gross Happiness)。快乐指数是由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太重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目的本应是建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社会。一些国家虽然取得了经济成就,国民却未必快乐。于是不丹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都会参照快乐指数,如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留传统文化和保护大自然等。

  由很难快乐的城市前往不丹,我们自然对不丹的快乐指数十分感兴趣。我问导游燕蒂:你快乐吗?她无法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或许快乐或不快乐从来都不是普通不丹人考虑的问题,当需要认真去思考时,特别还是快乐这样抽象的东西,也许就表示不快乐了。

  首都廷布离巴罗约65公里,但由于山路难行,要一个半小时才能抵达。我们沿着据说是整个不丹最好的公路前往首都,路上车辆稀稀疏疏。在不丹语里,还没有出现“堵车”这个词。

  一路的峡谷滔滔江水相随,天蓝山绿,这样的风景在尼泊尔和云南高原几近相似,只是这里的青山是完整的,没有山林砍伐的痕迹。突然司机在路口停了下来,原来皇后的车子正要经过此处,所以我们都必须让路以示敬意,可见不丹人对皇族的敬仰之情。

  我们的车子在两河交汇处停下,河岸是三个风格迥然不同的佛塔,分别为印度、尼泊尔和不丹风格,守候着万物生灵。在不丹,生活和宗教是分不开的,同行的导游和司机对着佛塔行礼,并不祈求什么,或许对不丹人来说,只要看看身边的一切,就已经拥有很多。

  车子经过一个有着华丽屋檐和梁柱的加油站,我们就知道到了廷布。在不丹,所有建筑都必须依照传统风格建造,白墙上经常绘有一些象征吉祥、去魔避邪的传统图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