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绍兴:盏盏河灯映古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2 15:36: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盏盏河灯映古城 夜幕降临,沿河人家都点亮了临水的串串灯笼,大红灯笼柔和的光不但照亮了周围的景物,而且倒影在水中,偶尔有小舟静静划过,水中的灯笼便化为无数,互相追逐起来,宛如一池顽皮的精灵。不少老城的居民就在廊棚底下扎河灯。几张板凳,一只竹篮。竹篮里,十几只完好的蜡烛、一捆淡青色的竹条和一匹红色的纱绸,这是制作河灯的所有材料。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绍兴古城的临水人家,都会自己动手扎几只河灯。扎河灯时,一家人也是分工明确:男人们编竹条,把细长的条形竹片弯曲、固定,一只只河灯的骨架就构建起来了;女人们剪裁纱绸,把喜气的绸子附在河灯的骨架上,然后用硬铁针穿连起来;最后,由孩子来插蜡烛——这是最要紧的,因为老一辈的人说,孩子是一家人的未来,一定要他们插蜡烛才能使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初秋的绍兴古城,灯光柔和,波光粼粼,河灯顺水漂流、流光点点。一群群、一阵阵,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河面上蜡光荧荧,有的地方河灯排成长队像流动的彩带,有的地方河灯散落其间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入水中。环城河畔卖河灯的当地老乡生意虽然火爆,但也因为供过于求而使得河灯的价格便宜得不得了,10块钱就能买到一盏小河灯。 乌篷船上做回绍兴人 在古城中沿河漫步,一位热情的艄公招呼我上了他的乌篷船。于是我便真正的走进了水乡里,像是进了某位大家的水墨画里一样。悠悠的乌篷船,载着左右顾盼的我,穿过一座座拱桥。水旁堤坝,生着绿苔,是古老的黛色,两边的小街,向我展开的则是一幅生活场景。一个妇人,提着个拖把,迈下临水的台阶,在水里“哗哗”地洗着;小孩子撵着只猫,飞一样地窜过小桥,跑到街的那边去了;半米高的堤岸上,围着个小圈,圈养着两只肥鹅,冲着游人不断地伸脖子…… 艄公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有一搭没一搭的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和我这个外乡人聊起来。我怂恿他来段越剧,他便哼哼叽叽地来了一段,实难想象,这位看起来像鲁迅笔下的成年闰土的艄公,唱起越剧来,那一颦眉,一抬手,也有舞台上小旦的味道。水路快到头时,我接过艄公手里的船桨,借了他的乌毡帽,请人帮忙照了一张相,权当做了一回绍兴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