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找老北京旧城的灵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9 10:42: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我有一年采访,去过很多北京的名人故居,发现除了少数如鲁迅、郭沫若、宋庆龄、梅兰芳故居保存修缮良好外,老舍、茅盾、李大钊、文天祥等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破旧不堪。宣武区菜市口一带,我去探寻清末时代的历史风云人物“戊戌六君子”及康有为公车上书的所在地,那里正在修建通向南二环的一条大街,整个菜市口一带将兴建50余万平方米的欧陆式风格的,集金融、商务、商住、办公为一体的中融广场。这一地带的传统回民聚居地牛街,也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 这座城市,从旧城的各个角落,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工地,是拆迁,是拓宽马路。老北京正在迅速消失,而一座叫做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正在崛起。看来这个趋势已是不可阻挡的了。而且,对于似乎更年轻的北京人,对于这座城市的未来,喜欢这样的变化。 那么,旧城的灵魂呢?它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消失了吗?它在玻璃幕墙大楼后苟延残喘吗?或者,它还在一些保存了大屋顶的建筑上,像西客站、交通部大楼、海关大厦和新东安市场上寄居? 灵魂是看不见的,一座古老城市的灵魂也是这样,在一环又一环,规划至七环的北京,旧城的灵魂,我们很难一下子看见它了。但它是存在的,主要是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气蕴中。这是一座都城,有几千年的历史,纵使那些建筑都颓败了,消失了,但一种无形的东西仍旧存在着。比如那些门墩,比如一些四合院,比如几千棵百年以上的古树,比如从天坛到钟鼓楼的中轴线上的旧皇宫及祈天赐福之地,比如颐和园的皇家园林和圆明园的残石败碑。 我无法描述出这种东西,这种可以称之为北京的气质与性格的东西。但它是存在的,那就是它的积淀与风格,它的胸怀,它的沉稳与庄严,它的保守和自大,它的开阔与颓败中的新生。北京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在这种趋新的建设过程中,它的灵魂,实际上就是这座城市中的人。它的灵魂附着在这城市的人身上,而他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生活着、变化着。(来源:华夏时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