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广州 不可抹去的印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CN旅游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9 15:16: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中国,广州或许是所有大城市中口碑最差的一座:难懂的方言,复杂的人口环境,还有令人惶惶的治安。

 

    可她毕竟是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都,南越国在这里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记,五羊的传说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这里。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广州美食、老火靓汤、西关大屋里发生的故事,都像是一把钥匙,让你能打开广州的魅力之门。或许正如巴金所说:“南国的风物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也显得梦境般的美。

 

    不管你是不是去过那儿,把下一站作为广州,那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非去不可陈家祠

 

    要在广州城中找一个非去不可的精彩之地,我想,那一定是陈家祠。

 

    陈家祠之于广州或许相当于豫园之于上海,但两者似乎又从来不能相等,因为它永远是喧嚣广州中一片安宁静谧的港湾。

 

    外面是密密麻麻的街道,而这里却有宽敞的院落;平日能让你眼前一亮的事物少之又少,而这里却纷繁堆砌着,让你目不暇接。见了这里精致典雅的屋舍,你会觉得那些所谓的超现代建筑也不过是粗陋杂乱的。或许每天的心情是浮躁的,可是一来到这里,就如同走入了一片广阔的田野,宁静开阔,不由得让自己慢慢沉静下来,渐渐地,仿佛自己也溶化在这里。

 

    一直对岭南的祠堂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迫不及待得在庭院里东穿西走,想看个究竟。陈家祠的每个角落竟是艺术珍品,从进了大门的木雕屏风到屋脊上的灰塑,再到厢房的镂空窗户,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给人无限浮想的空间。这样的珍品,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对得起它的珍贵,那比任何的道听途说都来得直观,真切。艺术装饰中所表现的内容也更让人回味,竹林七贤、八仙贺寿、火烧赤壁……如同厦门集美鳌园中的石雕一样,上至神话,下达历史典故,构成了一部国学百科全书。

 

    陈家祠据说是由百余年前广东72县陈姓家族所建的合族祠和书院。陈姓在广东算是大姓,想来陈家祠在建筑艺术上集大成也不足为奇了。中国人果然有书院情结,即使是陈氏祖先的牌位被砸了,书院也能保留至今,而且还成为了外地游客到广州不得不去的美景,前人应当是始料未及的。

 

    现如今,陈家祠只是作为一个载体,还在流连它本身所表现的艺术,却又被其所承载的民间工艺品所吸引。无论是牙雕还是陶瓷,都能留住你的脚步。苦了的是眼睛,贪婪地想把所有一切都装入眼球,而心情却是舒适的,奇功技巧,目不暇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个地方是需要慢慢品味,仔细消磨的。那些来去匆匆的旅行团,仅仅听了导游一陈不变的解说词,还没仔细看过周遭的一切,便又迫不及待地被赶上车,前往下个景点。

 

    我倚靠在廊下的立柱,那些从天而降的淅沥雨点在我身边擦过,仿佛带我回到了一百多年前,过往的一切似乎就在眼前,变得清晰可见。

 

    书院大门外则是一大片绿化广场,据说是拆了旧房和小工厂而建的,开阔的广场上时不时有当地的居民来散步,背后的陈家祠更显得优雅、恬静了。

 

    六榕无树留花塔

 

    “未有广州城,先有光孝寺”,它的地位或许和谭柘寺在北京差不多。可是我却对离它不远的六榕寺情有独钟,或许就是因为苏东坡所提“六榕”二字。

 

    也许是杭州西湖苏堤的名气太大,苏东坡在杭州留下了太多佳句,以至于后人对他与广州的渊源知之甚少。想当年苏东坡谪居岭南,来寺游览,见到其中的六棵老榕树,便欣然提写“六榕”二子。岁月流逝,六棵古榕树自然早已不见了踪影,“六榕无树记东坡”,两个字却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寺内的六榕花塔自古便是羊城登高望远的名胜。如今虽然高楼大厦多了,但沿着塔内阶梯盘旋而上,一直到达最高的第九层,凭栏而望,也能感受到它的巍峨。再加上塔内的壁画和所供奉的佛像,不难想象当年的辉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在惠州写下的这千古名句,或许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