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质旅游-走进北京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9 15:17: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北京地处我国燕山东西向构造带与太行山北东向构造带交汇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干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更形成了干姿百态的竣岭峡谷,造就了丰富、新颖的地质地貌景观,为北京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了丰蕴的地质资源。如石灰岩地区的龙庆峡、十渡、京东大峡谷等景区;花岗岩地区的密云大关桥-黑龙潭、怀柔河防口—琉璃庙的云蒙山风光区;以中生代火山岩构成的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风景区等。

 

    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保存和观赏价值的地质参观地点,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也是进行科普观光活动的景观场所。如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周口店猿人遗迹;李四光教授发现的八大处冰川遗迹;十三陵地区地层中的叠层石遗迹;门头沟斋堂马栏的黄土遗迹;延庆花盆硅化木遗迹;以及房山区的石花洞、银狐洞岩溶遗迹和在平谷黑豆峪发现的“京东第一洞”岩溶遗迹等。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延庆县东北部的白河两岸,四面环山。西南距延庆县城约30公里,距北京城约100公里。园区东邻怀柔,西、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南面是延庆盆地。沿白河两岸,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形成于距今1.4-1.8亿年间的上侏罗统硅化木为特征。

 

 

    延庆硅化木群位于园区的东部千家店镇下德龙湾村白河两岸,化石产在距今1.4-1.8亿年间的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一、二段地层中,目前裸露地表的硅化木57株,化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年轮宽窄可辩。其表面多呈浅褐黄色或灰白色,新鲜切面多为灰黑色,其形态象树干被锯断的树桩,一般直径0.6-1.5米,最大直径为2.5米,多垂直于地面,露出地面一般高0.4-0.5米,最高可达l米多,只有少量横卧或倾斜,最长达15米。

 

 

    地质公园西侧白河堡水库之北东边村一带及白河堡水库库东600米处,有零星硅化木,地层也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一、二段地层。位于花盆村东1.5公里处,花盆——河北省公路旁。赋存动植物化石地层的岩性是上侏罗统土城子组灰绿色细砂岩,距今已有1.4亿年。出露的硅化木多为化石碎片与岩石固结在一起。同时还有双壳类动物化石,主要有禄丰珠蚌、葛氏珠蚌、蒙阴蚌等,尤以珠蚌属为主。化石形态各异,单、双壳都有,壳瓣一般保存较完整。

 

    延庆硅化木群具有数量多,保存完整等特点,特别是该木化石群全部产于原生层位,是东部交通便利地区成片保存硅化木唯一的产地。除此以外,地质公园还有动植物化石类、地貌景观、构造形迹、矿产遗迹、水文景观、自然生态旅游地、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等。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两岸,距北京城区50公里,距房山不足30公里。地质公园属于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

 

 

    石花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的洞穴。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全长5000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洞口海拔高程25l米,距离区内潜水面160米,属于近潜水面洞穴。

 

    石花洞已开发一、二、三层洞道,全长1900多米,对游客开放的一、二两层洞道长1362米,有十二个高大的洞厅和十六个洞室组成。还有形态各异的大小支洞六十三个。石花洞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造型美,有千姿百态的石花、石枝、石钟乳;典雅秀丽的石塔、石盾、石灯、石梯田;雄伟壮观的石幔、石旗、石瀑布;银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闪烁发光的彩光壁,石花洞汇集了岩溶洞穴沉积的精华。石花洞不仅沉积类型多、形态美,而且洞体坚固、层次分明,洞内空气新鲜、环境优良。由于洞体深部有较大的空间和地下暗河,因而形成了洞穴气候环境自行循环调节的优越条件。

 

 

    银狐洞(又称三英洞)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下英水村南100米处,距北京城区68公里,交通方便。该洞1991年7月15日发现并开发。银狐洞洞体为横向单一形态,洞深90余米,总长约4000米。目前已开放旱洞2000米,水洞800米,洞内有8个高大厅堂和40多个景点及地下暗河的流水洞段,洞道宽一般5-10米,平均洞高8米左石,洞内面积约3万平方米。

 

    银狐洞是石花洞地区内的又一奇观,洞中步移景换,使人目不暇接。特别有块国宝奇石,长约两米,雪豹头脸银狐身,形似一只“倒挂银狐”,它通体浮现着约两寸长洁白如雪的毛刺,密密扎扎地像绒一样晶莹剔透,银白耀眼,美丽动人。另外洞内还有粗状高大的石笋、石柱,典型的石旗、石带,晶莹的鹅管、闪烁发光的石瀑布、洁白无暇的石柱、石毛、石花等。银狐洞虽然洞体单一,但洞内沉积的微型景观丰富多彩,有其自己的特色,再加上有近800米长的水洞,清清的碧水,清澈见底的地下河。

 

    石花洞地区的岩溶洞穴分布密度高,成洞条件好,形成过程复杂。这些高大的厅堂和精美的景观,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精心雕塑出来的。

 

 

    石花洞由多层溶洞组成。这种多层结构的溶洞最早形成的是洞顶。当时,洞顶层就相当地下水位的水准面,在这里有地下水溶蚀、搬运,把洞穴物质带走,洞穴形成后,出现了地壳上升,该层溶洞随地壳上升而地下水位则相对下降;其后,当地壳稳定下来时,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层部位进行溶蚀搬运,便形成了第二层溶洞。这样,地壳多次上升,便形成了多层洞穴。可见,石花洞七层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标志着这一地区至少发生过六次间歇性上升。目前,地下水仍在溶蚀着最低层洞穴。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除地下部分的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外,地上部分还有地层剖面和地质构造形迹等地质遗迹景观和部分古建筑及人文历史景观等。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

 

 

    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河中上游,地跨十渡、张坊两镇,西面、南面与河北省涞水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8′~115°47′,北纬39°34′39″~46°。园区总面积301平方千米。

 

    从张坊至平峪的拒马河河谷中,大清河的支流拒马河蜿蜒奔流形成了十个景观各具特色的渡口,此处因此而得名为十渡。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类型。是一个以岩溶景观为主体、多种地质遗迹配套齐全、自然生态良好、人文景观厚重兼顾青少年传统教育的地学科普园地。

 

    十渡是华北地区唯一以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具有"北方桂林"之称。两侧崖壁连绵,奇峰峻美,水中倒影尽显翠峦叠嶂,山水秀丽又不失壮阔,素有四十里画廊的美名。拒马河水清澈见底,河滩处细沙漫漫,是绝佳的夏季天然浴场。

 

    十渡的主要景点有二十余处。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此处山清水秀,有水上娱乐场;顺流而下的是二渡到六渡,此处山岩峻峭,主要景观有千尺窗、笔架山、朝晖山、塔山仙池、牛影洞、五指山、蛙嘴石、通天洞、望月峰、平西烈士陵园、六壮士纪念碑等。六渡有天然浴场;七渡到十渡一带,景色最佳。此处奇峰秀水,连绵不绝,美如画卷。著名景观有石人峰、蝙蝠山、龙山大"佛"字、石门、棒槌岩和跳水台等。十渡有通天洞,碑上刻有“不上通天洞,何时望江南”。通天洞的洞长10多米,石壁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

 

    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包括:

 

    地表岩溶地貌:包括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等岩溶地貌景观,如龙山、虎山、笔架山、蝙蝠山、狮子山、童子山等;

 

    地下岩溶洞穴:如仙栖洞、三清洞地下大峡谷、龙仙宫、蝙蝠洞、西太平洞、杏花洞、无名洞、黄老洞、狼洞等;

 

    河谷地貌:如河漫滩、河流阶地、离堆出及古河道等;

 

    沉积、构造遗迹:包括孤山寨的“一线天”(大裂缝)、莲缘峡谷中的叠层石、七渡村东背斜构造、东湖港的“石中石”(燧石团块)、六合村的挤压带等地质构造形迹和化石产地等。

 

 

 北京京东大峡谷

 

 

    景区内有全程268米,落差22米,时速为48公里的高空自行滑索;在峡谷的五潭与海拔800米的景台山之间架起了全长1000米,落差441米运行速度每秒1.25米,单程历时13分钟的千米高空索道,品谷中风光,惊、险、幽的旅游情趣会陡然而生。

 

 

    峡谷度假村位于京东大峡谷风景区售票处。位于京东大峡谷入口处的京东大峡谷抗日战争纪念馆被北京市政府定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八路军兵工厂遗址被市政府评为国防教育基地。此外,京东大峡谷在每年的7—10月举办采摘活动,在这里可采亲手采摘到杏、苹果、梨、山楂等干鲜果品。

 

 北京平谷金海湖

 

 

    素以“锦山秀水、文献名邦”而著称的金海湖,位于北京平谷区境内,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又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水上公园。

 

    千岛湖的前身为新安江水库,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573平方公里水面和409平方公里山场、178亿立方米蓄水量的湖区,经过淳安人民几十年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成为今日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0公里,平均水深34米、气势恢宏的千岛湖。

 

 

    千岛湖区有广阔的山林面积,质量上好的水体。久负盛名的“农夫山泉”,就出产于此地。土特产、水产资源丰盛,手工艺品独具特色。

 

    千岛湖的山水如画,四季妖娆。春天,风和日丽,山花烂漫;夏日,凉爽宜人,绿荫婆娑,湖水碧透,山风习习,蝶鸣鱼跃,是消暑、纳凉、垂钓、戏水的好去处;金秋,满山红叶,硕果累累;冬季,林涛声声,梅花点点,白雪青松,雁度屏峰,访古寻幽颂雪咏雪亦有佳境。

 

    千岛湖区,群山青翠欲滴,碧水沁人心脾,空气清新透体,会把您带入真正的人间仙境,全身心都沉浸于回归大自然的无穷畅快之中。整个湖区分中心、东南、西北、西南、东北湖区五大景区。已开发的景区景点集人文与自然风光于一体。东南湖区以石怪、茂林、修竹等自然景观见长,中心湖区则以鹿、猴、蛇、鸟等系列动物野趣纷呈,飞艇、跳伞、空飘、滑板等水上娱乐项目有惊无险,刺激逍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千岛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它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

 

 北京仙栖洞

 

 

    仙栖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东关上村。距北京市三环路不到100公里。是华北地区唯一由五百米水路进入的溶洞。本洞于1998年春天,被关上村一个热心的集体打开。当即轰动四方,喜称“石花宫”“深逐洞”“苍穹洞”“一洞天”。随之一位寻找修练地处的五台山云游高僧亲临洞中惊叹曰:“善哉!善哉!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洞中有洞。这里‘仙人群栖’,我等卑微,啊弥陀佛…”。从此得名“仙栖洞”而公诸于世。

 

 

    东关上地区由多个孤立的溶洞体构成溶洞群。如此集中、如此规模之大、如此景观之多、实属罕见。它可以和我国号称四大岩洞的:福建“石华洞”、桂林“芦笛岩”、杭州“瑶琳洞”、北京“潜真洞”相提并论、并驾齐驱、公诸于世,而又独具一格。

 

    溶洞体地层是白云质灰岩和砂质白云岩。形成于16亿年前的震旦纪早期。换言之,16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物质,由于地壳抬升,几经苍桑,到一亿年左右,华北地区发生一幕造山运动,北京西山形成。同步产生的地层断裂,在古气候、古地理、古水文地质条件综合作用下,地下水沿断裂带将可溶性极强的碳酸盐地层浸蚀、后经坍塌、冲涮、扩溶,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系列直径大小不一、长短不等的地下水通道,小则几米,大则千米。地壳再次抬升,洞体脱离水面,便进入了漫长的石花成生阶段。水中碳酸盐物质析出,重新在洞内结晶,附生在洞壁、洞顶、洞底,这就是石花。“仙栖洞”是其中之一。

 

 

    洞体中石花在100万年前就开始了它的成生发育过程,直到今天它们仍然各自“成长”、“修饰”、“完善”着自己。 依洞穴沉积物分类窥之:共见五个沉积数型,数十种形态,有石钟乳、石荀、石幔、石柱、石塔、石瀑、石镜、石莲、石佛手、晶花、钙板、石鼓…等。上述形态从微观到宏观形象万千。有“农家庭院”“杭州缩形”“盘龙玉柱”“石瀑飞下”“太上楼阁”“仙栖大厅”“苍天欲倾”“神龟随寿”“鳄鱼守洞”“八仙过海”“高僧打座”“巨型佛手”“热带雨林”“洞中峡谷”“玉石莲花”……等等。特别是:“大河上下”酷似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那源头的“冰川”、“那湖”、“那瀑”、“那峡”、“那塬”。无不令人叫绝。

 

 密云大关桥-黑龙潭

 

 

    黑龙潭旅游管理处位于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大关桥,黑龙潭旅游管理处负责两个景区的管理工作(京郊名胜风景区黑龙潭.京都第一瀑景区)。

 

    黑龙潭景区座落在北京密云县石城镇鹿皮关西北面的一条全长4公里,水位落差220多米的山谷里,距北京97公里。

 

    京都第一瀑景区位于密云县石城镇柳棵峪境内,距北京100公里,黑龙潭3公里,是云蒙山山泉水汇集而成,瀑布落差62.5米,坡度85度,是京郊流水量最大的瀑布。

 

 灵山

 

 

    灵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位于罗山县城西南面44公里处,与避暑胜地鸡公山遥遥相望。灵山旧名为霸山,因其“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故改称灵山。灵山山体面积40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27.7米,为罗山县第二高峰。灵山山势奇伟,古刹掩藏,松竹繁茂,花草竟芳,山泉潺潺,鸟鸣婉转,云雾缭绕之外,更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几分新奇。

 

    灵山虽美,但灵山寺的名气更大。位于灵山麓的灵山寺始建于唐朝,由唐明皇之女受命在此营建。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灵山寺后被封为国庙。宋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贫困时在此受到寺僧的施舍,登上皇帝宝座后,朱元璋亲往降香,敕封金碧峰禅师为主持僧,并亲笔题定了“圣寿禅寺”4个大字,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灵山寺与东南亚佛教往来甚密,在东南亚,尤其是在印度享有盛誉,印度总理赫鲁访华时提出拜谒灵山寺,因交通不便而未能成行。寺院分为三进,中院有一水井,其味甘美无比,为灵山泉之一窍,名为“圣井”。传说这股山泉是从后殿佛祖座下喷出,经中殿流入院内而得名,列灵山入景之冠,名为“圣寺圣景”。寺内西厢院有一株上粗下细的“倒栽柏”传说为宋时寺内主持和尚昊英所栽。昊英和尚是否得道无人知晓,但倒栽柏至今枝茂叶碧、无限生机。

 

    灵山寺还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见证。1939年,李先同志在此住,并在此主持了鄂豫皖边界重要军政会议,我军不少高级将领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灵山集“泰山之雄、庐山之幽、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于一体,山中奇石陡崖,别有洞天。灵山还是鸟类的乐园,常年栖息在这里的鸟类达到218种。是鸟类自然保护区。

 

 百花山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西部黄塔乡境内,距市中心120公里,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最高峰白花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第三高峰。由于海拔垂直高度的变化,方圆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北京唯一的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百花山山体主要由于火山喷发、剥蚀形成,山势高峻挺拔,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植物共计有130科,485属,1021种,在北京地区是最多的,在整个华北地区最具代表性。药用植物约400多种,如刺五加、五味子、党参、柴胡等。野生花卉种类繁多,如太平花、杓兰等,此外还有牧草、鞣料、油料、芳香、纤维等多种植物资源。百花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

 

 

    百花山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距市区12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 百花山地质环境独特,风景优美,共分为四大景区: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百草畔景区。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宜人,奇峰连绵,溪水潺潺,云遮雾障,劲松森林,奇花 异草,稀禽珍兽。有“百花草畔”、“百花山瀑布”、“万年冰肌”、“古树擎天”、“云顶日出”、“冰壁岩柱”、“冰缘城堡”、“云海升腾”、“晚霞映翠”、“七色玉带”、“金蟾拜月”、“蚂蚁山”、“白莽长啸”、“松树长廊”等十八处独特景观。白花草甸位于百花山顶,有1000亩的天然草坪。每年春夏秋季,草坪犹如一张五彩缤纷的大地毯,雨过天晴,站在百花山巅观日出云海,蔚为壮观。百花山瀑布落差150米,瀑宽15米,飞流直下,震撼山林。

 

 

    百花山因花得名,更以花事著称,花多是它最大的特点,有山上是草便开花之说。一路景观花相随,可谓清凉世界,林海花园。春天到来的时候,山上溪水潺潺,云遮雾障,山花烂漫,珍禽异兽时有出没。到了5月底,山中更是花的海洋,雨过天晴,山巅日出,百花草甸,万年冰肌,赏不尽的奇风异景…… 首届北京门头沟百花山避暑赏花游已于今年七月拉开帷幕,八月的百花山正是花季,林海之中,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漫山遍野金莲花、黄花、绣线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盛夏时节百花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最高温度25度,夜间平均在15度左右,这次避暑赏花节的举行突出百花山自然风光的特色,着重推出自然生态和秀丽的风光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其中有花卉写生、诗歌采风、登山望海、云海观星、森林浴、幸福家庭夏令营等集旅游观光、健身休闲、消夏纳凉为一体的活动。

 

 妙峰山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北部,北与昌平,东与海淀相邻,西倚太行山脉,南有永定河大峡谷萦绕。距市中心55公里,京兰公路(109国道)、丰沙铁路横穿而过。

 

 

    妙峰山为北京著名的“八顶”之一,以“金顶庙会”著称,主祀碧霞元君的娘娘庙“香火甲天下”;妙峰山独特的庙会民俗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山脚下的涧沟村是我国的玫瑰之乡,培育千余亩世界驰名的妙峰玫瑰;妙峰山主峰海拔1291米,为距京城最近的千米高山,妙峰山是京郊一处集宗教朝圣、民俗采风、亲近自然、康体休闲、花果观光、山地度假、消夏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