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蛮荒之地"到"度假天堂" 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
作者:黄桂林 …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5 8:49: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资料图片

  海南成为国内著名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4月14日,亚洲最大最豪华的邮轮――丽星邮轮集团公司旗下的“处女星”号载着近300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端游客抵达海南省三亚市。游客们在三亚各地购物、潜水、打高尔夫球的同时,还可以饱览热带滨海城市的美景。

  三亚市市长陆志远说,三亚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热带滨海城市,热带不热、海边不潮湿、空气清新是三亚最为显著的特征。由于三亚集中了中国海洋最优秀的资源、最亮丽的风光、最洁白的沙滩和最清澈的海水,因此它不仅是国内著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其国际游客的迅猛增加也在日渐成为三亚明显的特征。

  海南是怎样从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谪当地时感慨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知何处,生度鬼门关”和宋代名臣胡铨哀叹的“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的荒芜凄凉景象,变成如今各地遍布的旅游观光景区景点、休闲度假的宾馆酒店每天都有为数众多、不同肤色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享受难得美景这样一派繁荣景象的呢?据一些熟悉海南历史的人们介绍,其实这一切变化都发生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20年内。

  从1987年起就在海南当导游的李强说,如今闻名中外的三亚,在1988年以前只有一家宾馆,通车的晴雨公路不足100公里。现在被誉为“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的三亚市亚龙湾景区,当时还是一片荒漠,到处都是野生的仙人掌。回想起当年的海南旅游,李强整个脑海都是“一片荒漠”。

资料图片

  李强说,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前,他所在的旅行社主要接待外宾和港澳台同胞,国内旅游团队很少。当时进入海南的通道主要是水路和香港的包机;海口、三亚的城市交通工具主要是三轮摩托车,宾馆只有海口市的华侨大厦和三亚市的鹿回头宾馆两家,而且还经常断电、缺水。而且那时的通讯设别也非常落后,打电话也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后,当地大规模的开放、开发开始起步,大批的星级宾馆酒店纷纷落成,一批旅行社也相继成立,国内外游客开始涌入海南。1996年,三亚市更是拉开了中国度假休闲旅游的序幕,被联合国旅游组织誉为“中国度假金字塔的塔尖”。如今,三亚市拥有的旅游饭店近200家,客房达24000多间。在业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东海的酒店发展代表了中国旅游的水平,亚龙湾的酒店则代表了国际旅游的水平。

  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张琦介绍,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全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如今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在“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支撑海南当前经济多元发展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据统计,2007年海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21.2%。其中,外国游客达59.31万人次,同比增长27.36%;旅游外汇收入达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两位数的增长率也透射出海南开始迈入“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的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