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北京前门“天街”之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瑞丽女性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5 14:55:1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海选只是个噱头罢了。”大北照相馆得票第一,但他们还在为回到原址原面积挣扎。大北经常出入中央机关的“特权”也为它在前门大街改造中争得话语权,开发商不得不顾及它的回迁要求。在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整条街上最让商户们羡慕的是全聚德了,因为其特殊地位,它可以不被纳入这次改造中,只要门脸修整一下就行了,甚至没怎么停业。


新前门力图在街景上恢复民国风貌

  而对大部分利润微薄的老字号来说,高昂的租金是入驻新前门大街的最大障碍,如爆肚冯,每平方米38元一天的价格,对它来说无疑是“天价”。爆肚冯藏身于廊坊二条,虽属于宣武区的地界,但与改造中的前门大街只一街之隔。廊坊二条原是著名的古玩玉器一条街,房屋建筑精巧雅致,宣武区改造中北面没动,南面的房子拆了一半就停了下来。爆肚冯在拆迁中将店搬到对面,面积也从200平方米缩小到几十平方米,店里一派灰暗破败之相,只有满墙的名人照片和金字牌匾诉说着它的辉煌。好在老顾客还经常回来吃上一盘,小店的生意还算不错。冯广聚是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这里平时由大儿子冯伏生看着,但老爷子还时不时骑车来看看。望着挡板后的前门大街,他满心希望能在里面有一席之地,“这是‘天街’啊,买卖人讲究这个”。爆肚冯在“海选”的小吃中排名第一似乎也验证了一点:“前门大街需要大吃大喝,也需要小吃小喝。”

  当日冯广聚的爷爷把爆肚冯刚迁到前门外时,与爆肉马、烫面饺马、馄饨、老豆腐、炸豆腐5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以“小六国饭店”的美称。门框胡同的小吃深入人心,老北京人都知道,“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津津有味地回味爆肚风情:“肚儿是羊肚儿,口北的绵羊又肥又大,羊胃有好几部分:散丹、葫芦、肚板儿、肚领儿,以肚领儿为最厚实。馆子里卖的爆肚以肚领儿为限,而且是剥了皮的,所以称之为肚仁儿。爆肚仁儿有3种做法:盐爆、油爆、汤爆。”很多“老北京”寻着香味找来,再吃一口“正宗”的爆肚。冯广聚津津乐道:“吃爆肚,最讲究的就是小料。我的独门秘方一共13种作料:黄的是麻酱、粉红的是豆腐乳、碧绿的是香菜……”

  “门框胡同的小吃,是大栅栏的一条胳膊。”冯广聚算了一笔账,“若是租金涨到每平方米38块钱,一碗豆汁就要卖10块钱,一盘爆肚要50块钱,这还是小吃吗?吃不起的东西谁还能说火?”前年,爆肚冯和小肠陈、茶汤李、年糕钱、奶酪魏、羊头马、豆腐脑白等聚在后海成立了“九门小吃”,其总经理,同时任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的侯嘉说,老北京小吃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聚集在一起可以分摊成本。这也是解决前门大街小吃进驻的一条路径,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许诺将在南侧的珠市口规划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楼,让传统小吃集中入驻。侯嘉认为若按现有租金等于把小吃拒之门外,“洋品牌动辄千万数亿的资本,我们要卖多少碗豆汁才能挣别人一个零头?但我们可以讲出‘我爷爷……’的老北京故事,麦当劳行吗?”

  王世仁说,未来前门大街出现这种场景也不足为奇,“41家原址复建的传统老字号的门脸里,是现代结构和装修,售卖的是某国际品牌。甚至一间店铺对应两三个门脸”。但这种建筑表皮和内容的剥离等于切断了历史记忆,谦祥益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文虎认为,“是这个和尚不是这座庙不行,是这座庙不是这个和尚也不行”。

  大栅栏的另一种选择?

  改造期间的谦祥益暂时栖身在大栅栏西街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丝绸面料堆在一旁,成衣架子挂着“10元、20元甩卖”的广告,但少有人问津。董文虎无论如何不愿记者拍下这里的荒凉景象。

  谦祥益原在珠宝市5号,面对着前门大街,但因为正对着前门五牌楼,整栋建筑向后退了一步,因此当初并未归属前门大街,也不在这次改造之列。它的青色二层建筑是前门大街的标志物之一,建于清末,为两层木结构建筑,一层用西洋古典式柱将立面分成3部分,各设拱券门,二层为铁栏外廊,墙上用壁柱和出檐装饰,顶作女儿墙。2004年它和瑞蚨祥、祥义号、劝业场一起以“大栅栏商业建筑群”名义被确立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接到前门大街改造的拆迁通告之时,谦祥益也是拿着“保护文物”这块“虎皮”才保了下来。

  董文虎说,当时的开发商给谦祥益两个选择,要么给1200万元,不再回迁;要么按照1200元/平方米的标准赔偿损失费和2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家费”,两者相加,1300多平方米的老店只付搬迁及其损失费180万元;两年后,老字号商家可以通过有条件的回迁原址营业。他们选择了后者,尽管当时谦祥益每年的收入已达到400多万元。“旧商业区改造,原有的商业生态被改变,有时商户真的没有权利去选择。”

  谦祥益是大栅栏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目前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1830年在北京建店。“为什么后来搬到前门呢?这里离老火车站最近,客流量大,买卖就兴隆。”董文虎已在谦祥益工作36年了,是目前在职的资历最老的员工,他说,“以前谦祥益招伙计,要求严着呢。每两年一次,由柜头推荐参加面试,要长相俊秀,能写会算,知道礼让进退的人。因为是山东买卖,一般要老家周村人士担保。各分号也有不同,北京总号的掌柜第一个选”。

  “别看前门衰败了,可老字号还不错,所以这些老字号都还留在前门。”董文虎说,“原前门店500多平方米,一年1500万到2000万元的销售额,400万到500万元的毛利,是宣武区重点企业呢。”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宣武区的薄弱家底。董文虎说,解放后曾有个前门区,后来行政改革,4个城区重新划分,本来说前门大街东西两侧崇文、宣武各一半,但宣武区有大栅栏、菜市口,可崇文区只有花市,比宣武还穷,于是市里协调,前门大街两侧都归崇文了。这次崇文区前门大街改造在前,宣武区大栅栏改造在后,而两区的方式也不一样。董文虎说,大栅栏不是大拆大盖,而是小修小补,不伤筋动骨。他对前门大街的改造模式颇有微词:“是要打造景点,还是振兴商业?”

  董文虎作为宣武区政协委员参加了15年街道改造会议了,老字号们普遍认为,大栅栏的改造重点应在业态调整。上世纪90年代90%的店面都被“吃瓦片”转租了,卖的东西也都大同小异,除了几家老字号,大多是些假冒伪劣商品,难怪有人说“大栅栏里捉李鬼”。但前几年的商业企业改制,宣武区走得最快,包括谦祥益在内的很多商家都改成了股份制,这给企业松了绑,也给整体业态的调整带来难度。

  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9条东西向的胡同。正是这种专业化的细密分工,形成了“天安门疏可走马,大栅栏密不透风”的繁华景象,老字号无一例外都汇聚在这块风水宝地——“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

  狭义上的大栅栏,是廊坊四条的260米,这里是老字号最密集的一条街,如今这里就剩下4家撑着: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同仁堂。瑞蚨祥董事长薛世翼说,现在各家都在“奥运整治工程”下的市政改造中,瑞蚨祥也正借机重新装修它巴洛克风格的店铺。薛世翼说,“瑞蚨祥”的寓意希望能成为前门老字号命运的一个隐喻:“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昆虫,晋代《搜神记》中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