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8奥运游之天坛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5 15:43: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即建有“沮泽”,是统治者郊祀并兼游猎的处所。金时对“南郊坛在丰宜门外”、“冬至日合祀昊天上帝、皇地祗于圜丘”,均有明确记载。元朝的郊坛在元大都丽正门东南七里,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历代郊坛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宫殿城池。同时,在南郊兴建郊庙,历时14年(1420年)建成,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朱厚(骢)注熜:此字应是“火”字边,需单造。改天地合祀为分祀。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清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扩建及修缮。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朗风貌。 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主体建筑即祈年殿,坛中还有祈年门、皇乾殿、东西配殿、燔柴炉、瘗坎、砖门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七十二连房、神厨、宰牲亭等。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祀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 天坛古松柏及古槐3600多株,多植于明清两代,少数为元代种植。大片常绿树木营造出的广袤苍茫的氛围,形成天坛独特的园林意境。 天坛收藏文物逾万件,多与祭祀有关,礼器、乐器占据相当大比例,分别陈列在皇穹宇祭天文物展览、祈年殿历史原貌恢复展览、祈年殿西配殿祭天礼仪馆展览、祈年殿东配殿祭天乐舞馆展览当中。 必赏景观 圜丘:是圜丘坛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圜丘为3层圆形汉白玉须弥坐石,各层坛面具墁以艾叶青石,环以汉白玉围栏,上层坛中心有天心石,也称“太极石”。 皇穹宇:是存贮祭天正位及配位、从祀位神版的场所,又称天库。有正殿、配殿、围垣及券门等。正殿为供奉皇天上帝及配祀诸神位之处。 祈年殿:是一座木结构圆攒尖顶三重蓝色琉璃瓦檐建筑,是清王朝举行祈谷典礼的神殿,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 斋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前在天坛内举行斋戒仪式的宫殿,有皇帝居住的寝宫、举行活动的无梁殿及宫门、钟楼、值房、膳房、河廊等建筑。 景区提示 电 话:010-67028866-8271 门 票:旺季15元(联票35元),淡季10元(联票30元) 地 址: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天桥东侧 交通路线:乘6、34、106、120、707路公交车至天坛站下车即到。 1.天坛公园4月1日起将实行旺季票价 2.天坛斋宫2008年3月6日开放后并不单独售票,而是斋宫和神乐署进行捆绑,门票10元。并且免费配备双语导游。 开门时间:6点。 静园时间:21点。 止售时间:20点。 关门时间:22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