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洪雅:记忆风景 正在消失的四川古镇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5 17:25: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话说四川,有九寨,峨眉,都江堰,乐山。。。太多大名鼎鼎的风景名胜地了。一般人都想不起四川的小镇其实也很美。代表性的当然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另外就是些在当地有名或者无名的一些小镇了。 记得我以前就说过,四川农村的老房子一般都是青瓦的四合院,周围种满了竹,树和各种花花草草,青烟缭绕,非常有中国画的意境。但现在越是富裕的地方这种房子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极其没美感的瓷砖水泥楼房。趁那些美丽的小镇还没彻底消失前,先尽力去留下自己的足迹吧。 洪雅柳江:时光在此流转 柳江古镇,位于洪雅县城西南25公里花溪河支流柳江两岸,南宋绍兴十年(1140)名明月镇,明末改为三溪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姜柳二姓改建易名柳江场,历代屡废屡兴。柳江古镇拥有相传春秋时期老子骑牛入瓦屋山,歇足遗迹老君山石刻;有凝聚浓郁时代特色、中西式结合的民居式园林建筑群曾家园、王氏府第等古建筑;有唐代观音岩石刻;有晋人葛洪炼丹的抱朴洞遗迹;还有以记述地方历史名人为主的三华寺碑林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柳江古镇以临河弯曲天生的古榕树为依托,建筑物隐显于绿树丛中,其中临河面建筑间有胸径在0.8—2米以上的古木名树85株。在浓荫下沿河出现的是别具一格的吊角楼小木屋,江水清清,穿镇而流,因为清山绿水的铺垫,成功地塑造了一座山水绿树与吊角楼木屋相辅相成的美丽场镇。 现存的有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筑曾家大院和老街。面观峨嵋群峰的曾家大院曾家大院位于柳江古镇北面,建于清朝年间。大院在设计上花了一份苦心,若从空中俯瞰,也就是说其平面图是一个繁写的“寿”字。绕墙行走,则有犬牙交错之感。大院由两个院落组成,一个大门进出,为两兄弟的共同财产,大院有两块大的空地,中间是一幢三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楼将大院一分为二。今天的大门处还有一个大石缸,是以前贮存水的。最为奇特的是,临河一边为了追求“寿”字的形,其围墙、房屋的结构如同锯齿状,凹凸弯拐,显得非常怪异。 柳江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过数十米。穿过狭窄的胡同,一个整洁古朴的小镇出现了。木门、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经意长出的几丝绿色,与钢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几分诗意。老街上的住户很少了,他们自然而闲适的目光透露着他们的幸福和安宁。纳鞋底的妇女,打川牌的汉子,在家休息的学子,路上自由奔跑的狗,这就是小镇的全部,惟一稍显嘈杂的声音便是游客的脚步声和赞美声。顺着小镇往东行走,在遮天蔽日的大榕树扶疏的身影下,到了花溪河边,远山含黛,朦胧中竹影摇曳。山、树、青瓦木屋,一并倒映在清亮的小河之中,河的上空,一只白鹭亮出优雅的身影,无声地滑过宁静的小河,正合了古人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溜吊脚楼临河而建,屋基是卵石垒砌而成,大小不同的青灰色石头布满青苔,无声地述说着沧桑、动人的故事。推开大门便觉凉爽宜人,灼人的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上,化作了温婉可人的光斑,星星点点,在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古楼前门濒街,后门临河,倚栏而坐,或听音乐、或读书、或冥想,皆可进入佳境。步下早已没有棱角的石阶,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与清澈的河水亲密接触。原来的街市就是吊脚楼下一条1米左右宽,不到400米长的人行道,青石铺就的石路,一头连着大山的深处,一头连着通往山外的公路。 如今古镇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居住了,古镇上的人喜欢热闹,大都搬到离此二三分钟路程的新街上去居住了,只有被热闹弄得心浮气燥的城市人才到这些被当地人称作“烂房子”的地方来。居民家中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墙和石质水缸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眼前跳动飞舞,让人误以为是时光流转回从前的岁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