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科技旅游,路在何方?
作者:娄和军 胡…  文章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 9:34: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神七”成功飞天,激发了民众对科技的热情。科技旅游成为“十一”黄金周的热点。然而,我国科技旅游姗姗起步,未来之路应该咋走?

  科技旅游受青睐

  10月1日,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售票管理处王女士告诉记者,黄金周三天来,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幅增加,比平时增长3-4倍,每天游客五六千人次。

  9月 30日,青岛啤酒博物馆接待游客 1500 人次,同比增长87.5%;枣庄熊耳山地震科普展寓教于游,连日来观者甚众。省科技馆,省博物馆等科技文化场馆接待游客都大幅增加。

  “科技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科技场馆游、工业园区游、生态农业科技游。”齐鲁孔子文化旅行社总经理高健介绍,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雷诺、标志、雪铁龙三个汽车制造公司通过组织公众参观其汽车生产流水线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引来众多企业效仿,科技旅游由此兴起,成为现代旅游产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国的科技旅游始于 20世纪90年代。“现在,我国的科技旅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科技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山东的科技旅游资源丰富,以夏令营为主的科技场馆游;依托海尔、青啤、重汽等工业园区开展的工业游;以寿光农科园等为基地的农科游近年来都不断升温,科技旅游的游客业务量,已占旅行社发团量的20%以上。”济南国信旅行社副总经理李圣娥介绍,“这个‘十一’黄金周,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全省各大科技景点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选择科技旅游的游客业务量,比以往翻了一番不止。”

  前景大好问题不少

  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国忠院长认为,科技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科教事业的一部分.其兴盛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将越来越好。具体到山东,陈国忠说,山东是科技大省,2006年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居第5位,在海洋科技、农业科技等方面都具有相当优势,科技游前景看好。

  然而,问题也不少。

  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王晨光副教授说,科技旅游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资源性质大部分都带有科技考察、保护和珍藏的价值,根据不同类型隶属不同的机构管理,这对科技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造成了一定影响。

  “产品主题雷同也是一大问题”。高健认为,无论是科技场馆或工业园区游,多数都以组织者布置展览、旅游者参观展览为主,像国外开展的新颖刺激的自然考察和科学探险旅游项目,在国内并不多见。

  在规划、开发和引导上下功夫

  “首先应制订统一规划。”陈国忠认为,政府应对科技旅游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加强地区间、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区域整体合力,并逐步打造区域品牌,以获取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拓宽发展渠道同样迫切。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科技旅游财力的支持,同时,应建立有效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陈国忠认为,可通过建立旅游群落,以科技普及旅游为中心,但并不完全依赖科技旅游,而是拓展到包括参观、娱乐、饮食、购物等在内的一个服务体系,通过综合开发提高总体效益。

  高健认为,相对于国外多是专家和高学历人才参与科技旅游的管理和操作,国内许多旅游经营者缺乏对旅游资源科技属性和内涵的了解。科技旅游本来就是一个以获取更多知识为目的的专项旅游,优秀的科技旅游专业人才,对提高科技旅游质量作用极大。

  王晨光认为,科技旅游的消费者引导更为关键。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引导力度,企业要提高科技旅游产品的生动性、灵活性,只有如此,科技旅游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