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各地迪斯尼乐园面面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2 11:47:4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香港:美妙邂逅维持不易 香港迪斯尼乐园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在全球兴建的第5个梦幻之城。它年头最短,规模最小,却是首次走进中国。自1999年11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与美国迪斯尼公司达成建园协议以来,港人对乐园一直有赞有弹,莫衷一是。 特区政府当初预计,乐园建成后首年游客会超过5 2 0万人次,历年递增,15年后达到每年1000万人次;按此客流量及相关消费计算,12年收回成本,40年将为港带来800亿至1480亿港元的净经济收益,回报率达25%;20年间可提供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35800个,且雇员均为香港人。这样一个诱人的前景,对当时受到亚洲金融风暴重创的香港旅游业来说,自然是复苏的希望所在。 但是,正如美国研究迪斯尼现象的学者理查德·E·福格尔森所言:邂逅迪斯尼是美妙的,而维持这份浪漫并不容易。 香港迪斯尼在2005年9月12日如期建成并开园。经过3年多的运作,香港迪斯尼今年1月11日宣布,从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年均不足500万人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收益自然存疑。乐园管理层出于"商业秘密",从没透露经营详情。只是在2007年底,美国迪斯尼公司首次公开承认运营两年的香港迪斯尼亏损。香港媒体从有关数据推测,香港迪斯尼头两年亏损16.24亿港元,其中特区政府按所持股权比例亏损9.26亿港元。德意志银行则估计香港迪斯尼2006年度亏损1.17亿港元,2007年度亏损扩大至5.37亿港元。 特区政府与乐园管理层均解释说,由于这是长期投资项目,短期效益未能如愿在所难免。香港迪斯尼认为,客流量不如预期是因为乐园规模小、设施少,吸引力不强,因此主张加快讨论注资扩建。由于特区政府初期投入巨大,短期难以收回成本,遑论盈利,因此舆论对继续注资颇有微词。 香港理工大学今年公布的调查显示,港人认同迪斯尼乐园建成对香港经济的拉动作用,但与此同时,感到失望的人也在增加。近半受访者表示去过迪斯尼,90%认为应增设更有创意的设施。与去年的调查相比,支持迪斯尼乐园发展的下跌了15%,63%的人不同意政府继续注资。 而香港迪斯尼则希望港府尽快批准扩建,甚至建议独自承担36亿港元的建设费用,争取赶在上海迪斯尼2014年开园以前,使香港迪斯尼从目前的4个主题区扩至7个,并增设多款刺激类游戏项目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香港有学者认为,迪斯尼在此建园目的是借助港资向中国内地宣传迪斯尼品牌,一旦被认同,将大举进军内地,届时这个小小的迪斯尼会被遗忘,而巨额投资亏空将由港人消化。 也有人认为,香港迪斯尼的本土化战略和中国特色项目并没有挠着香港人的痒处,游客去迪斯尼就是为了体验异域美国文化,要感受本土化就去铜锣湾了。还有些人认为,乐园不是以他们的口味建造的,无论格局、服务均为内地游客考虑,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两个陈旧形象,已引不起香港年轻人的兴趣。 东京:声名卓著经营典范 1983年4月15日,日本东京都以东10公里左右的千叶县浦安市舞浜,建成了全球瞩目的东京迪斯尼陆地乐园。2001年9月4日,经过三年的建设,日本又在毗邻迪斯尼乐园的东京湾畔建成了拥有7个港口的大型主题公园---东京迪斯尼海洋乐园。双园合璧,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斯尼乐园前后共耗资近7000亿日元,占地约150公顷,面积比美国本土的两个迪斯尼乐园还要大。现在,它已成为日本男女老少各享其乐的旅游胜地。2007年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人数达到了2500多万人次。来日本旅游,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了和富士山一样必去的景点。 1983年开园迎客后,迪斯尼陆地乐园首年度就创下了1036万人次的客流神话。后来,日本曾一度出现"迪斯尼热"。迪斯尼人物、迪斯尼服装甚至迪斯尼食品都成为人们热情追捧的对象。在1984年到2000年,迪斯尼陆地乐园始终保持着年1500万-170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独树一帜的经营典范。 2001年迪斯尼海洋乐园建成后,更是带动了整个浦安市的发展,让浦安市一举成为日本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乐园内有家M iraCosta饭店,尽管标准间收费高达2.8万-4.8万日元,一点也不低于东京市中心的一流宾馆,但经常是客满为患,一房难求,迪斯尼乐园人气之高可见一斑。据估算,现在东京迪斯尼乐园仅每年的门票收入就有上万亿日元,加之园内的餐饮和购物,其总收入非常惊人。 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泡沫期,还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面前,迪斯尼这个梦幻世界都被人们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日本这个弹丸之地,迪斯尼乐园除了是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外,也是很多人逃避现实压力、寻求梦幻童话的一种渠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