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坑具有婺源村落的一切主要特征,明清古建筑,小桥流水的风韵,在这个时节,桥头的一株桃树挂着星星点点的红,村头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突破层层阴霾,迸射出一片明亮的金黄。
但我们离开时并没有回望。理坑太原始,原始得让人无法掩饰失望。想来人心总是贪婪,一边要看原生态,一边又要欣赏经过修饰的红妆。
不许人间见白头,古往今来,尽皆如此。
到达清华,已近傍晚。彩虹桥附近的山头,树梢上挂着影影绰绰的白色布条,我再次想起今天正是清明。天是沉的,水是清的,匍匐的水草看不清颜色,清明着,沉郁着。
彩虹桥或者已经过修饰了,那种刻意不着痕迹的修饰。在细雨迷离中望过去,古朴黑实,并没有彩虹般的明丽,我觉得还是叫廊桥好了,更有一种欲语还休的婉转。桥下流水依依,游客们踏着湿润的青石块,鱼贯而过,这情形让我想起了凤凰的跳岩。
后来却听说,早晨的彩虹桥是没有水的,那水都是算准时间蓄积而成,专待游客到达,嘻哈过溪。
想想也很正常,很多事情,原本经不起深究。
清华是婺源北线的大镇,当晚我们兵分两路,黄小姐和LULU在清华穿街走巷寻找住宿,剩下的人赶去思溪、延村,走完北线计划中最后的两站。
暮色渐渐深浓,在漫无边际的油菜花的包围中,一排排白墙灰瓦的房子映入眼帘。
思溪和延村没有让我失望。原来看古建筑不一定要到理坑,思溪和延村也有足够的历史了,而且房子并不那么残破,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巷,圆形或八角的拱门,门内安静吃着晚饭的人家,对于我们的贸然闯入丝毫不以为忤。昏黄的灯光下,主人一家围坐八仙桌旁,他们在吃饭,我们就在旁边摸着古老的雕花评头品足。临走时我再看一眼,安静的人家依然安静,好像我们的闯入和离开都只是门外吹来又吹去的一阵风。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聊斋是在这里拍的。
村口也有一座短短的廊桥,在我看来,丝毫不比彩虹桥逊色。村外就是油菜花的海洋,比人还高的油菜花,在沉沉的暮色中闪耀着无法掩饰的明亮。
我的相机在彩虹桥摔坏了,这时只好用眼睛欣赏。也好,这样看风景就更纯粹吧,纯粹得像那阳光一般的金黄。
我们的油菜花之旅,重点放在婺源东线。
清明一过,天空的云霭奇迹般消散,早晨甚至有阳光透过云幕在试探,先是一丝一丝,渐渐温暖四溢。期待中的灿烂出现了,来自路边的油菜花田,那样的明亮耀眼,光彩夺目,只有经阳光的手抚过,才肯尽情展现。
月亮湾只是一条清亮的小河,没有喀纳斯的月亮湾那么曲线玲珑,深邃如玉,但是仍然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拍照。阳光好,什么风景都好。
在江岭的停留更是情不自禁。大片大片望不到边的油菜花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花海背后的白色民居里,是否也藏着一些笑容,像我们一样的雀跃?农人牵着耕牛在田地间穿梭,油菜花开的季节,也是一个幸福的季节吧?
这里是婺源看油菜花最好的地方。大片的金黄之中,还间隔着白色的萝卜花,紫色的草籽花。每一种花,细看都很单薄,聚合在一起,却是大地的一幅绚烂图锦了。
同伴们不停地按着相机,看他们那么开心,我想也不枉来了这一趟。
到达庆源,已近中午。偏远崎岖的山道,造就了一方小桃源。村口照样是璀璨华锦般的油菜花,村内小桥流水,白墙灰瓦,桃花在桥上开得正艳,村里人家沿着小河搭起遮篷走廊,不是廊桥,胜似廊桥。
村里人家都姓詹,我们就在詹家客栈的露台吃午饭。八宝箱端着她的单反到处取景,同时发出她一路上已发出无数次的问题:这个地方不跟我们的客家村寨很像么?
就算很像又如何?终究不是一回事。风景到处都相似,可我们还是要年年出来,到处看看。
午饭后,天色重转暗淡。回程经过江岭,我们又下了车。从高处往下望,又是另一番景致。层层叠叠的油菜花梯田,蜿蜒错落延伸到远方。一条条金黄流线中,间或穿插着几缕青翠,那是花落之后先行结荚的油菜田。远方依旧是传统的徽式民居,朴实的白墙,灰黑色的飞檐,静静伸向沉默的天空。
多少人来婺源,只为了这一帧意犹未尽的乡居花海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