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西安:48小时穿越周秦汉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西安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 20:28:4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贵文物多

陕西历史博物馆

  “我曾经在秦俑博物馆中看到对于青铜水禽坑中出土的十二水禽的介绍,没想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实物。”孙伟刚曾经亲自参与了青铜水禽坑的发掘,此时看到当年的发掘成果不禁有些激动,他指着一只青铜仙鹤那高扬的脖颈说:“青铜制品向来以巨大、厚重为主要特色,所以干将、莫邪所铸的剑全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但秦始皇所用的工匠实在不得了,竟然用青铜铸成了这么传神的水禽,单看这仙鹤的脖子,最细处只有两厘米的直径,那是一丁点儿也马虎不得的。”

  兽首玛瑙杯和皇后之玺如果跟五祀卫鼎比起来,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蚂蚁和大象的对比。这两件汉唐遗存的中华瑰宝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我将相机的镜头拉到了最远,才看清皇后之玺上面那蛰伏的小兽,是一只蟾蜍,莫非这就是蟾宫折桂母仪天下的象征?听孙伟刚讲,这块玉玺并不仅仅因为历史价值重要,它本身就是一块罕见的完整羊脂玉。也许在西汉时羊脂玉并不罕见,但现在就是想找指甲大的一块儿也不容易了,何况是一块西汉的古玉留到现在,雕工又如此绝伦,上面的云霞纹饰虽历经两千年仍然鲜艳如新。

  陕西历史博物馆虽然只有三个展厅,但因为珍贵文物较多,我们又不想走马观花,所以整整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地下壁画库那近20座唐墓的壁画。据说这些唐墓壁画总藏量约1000平方米,居全国博物馆之首。由于墓室壁画采取的是异地保存的形式——即从墓室中将厚度为0.5cm?1cm的画面揭取下来,放到电子控制的推拉式组合柜内加以保存,而且库内采光整个选用无紫外线光源,常年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0%,所以对壁画具有良好的收藏和保管功能。可惜我们来得不巧,没有赶上壁画库每周固定的开放时间,这次就暂时与章怀太子墓那幅著名的狩猎出行图擦肩而过吧。

环行古城墙,一条别样的博物馆之路

  环行古城墙,一条别样的博物馆之路

  由于城堡酒店就坐落在西安明代古城墙的南门边上,我吃过午饭便直接走到城墙下去散步。见三三两两的游人都从南门骑楼下面买了票上城墙,便跟了过去。上得古城墙,别有一番天地。一位卖水的老人看见我就热情招呼着:“来杯凉茶解解渴吧!”凉茶酷似北京的大碗茶,只是多了些桂花香和枣香。一边儿喝着凉茶,一边听老人讲城墙的故事。原来,绕着西安的城墙走一圈儿,几乎东南西北都有几个博物馆,所以可以说,这城墙就是一条天然设计的博物馆路线了。

  城墙上有电动游览车和人力三轮车,不过我还是选了一个最随心所欲的工具——自行车。听出租自行车的人讲,这西安的古城墙上每天都有很多人骑自行车绕城墙一周,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就是放不下那种可以悠悠穿行于古骑楼之间、时空交错回归汉唐的感觉。

  我慢慢地蹬着车,从南门往西,过了小南门和朱雀门就是含光门。这含光门不算大,名气却不小。它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侧城墙三城门中西侧的大门,由于与鸿胪寺、太社、西市相邻,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唐朝丝绸之路的始发点。含光门北侧的内广场上就有两个博物馆——西安唐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和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这种设计十分巧妙,城墙上人来人往,谁能想到脚下却独辟蹊径。含光门从唐末到北宋一直在沿用,到元代被封闭,明清两代多次修建西安城墙,唐朝的含光门就被层层包裹在明清的城墙之内。1986年和2004年两次考古发掘,唐含光门才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含光门的城墙上向南眺望,隐约可以看见位于西安城西南的小雁塔。小雁塔目前和新建的西安博物院实行一票制,让人们在瞻仰小雁塔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许多文物的风貌。比起陕西历史博物馆来,西安博物院当然不能算藏品丰富,但它的外形却深受旅行者青睐。一种古朴的大四合院感觉,雄踞小雁塔旁,让人不禁联想起一只坐山之虎,不怒自威。西安博物院的一楼是佛造像,2楼是玉器、印章还有字画,其中有一件秦代的玉高足杯和另外一件隋代开皇四年(公元584年)董钦造的鎏金弥陀佛像都是国宝级的藏品,另外还有一件唐代的三彩腾空马,不属于日常展品,轻易见不到。郭治华曾经说过:“西安博物院馆藏品十几万件,展出只有2000多件。因为国有博物馆数量少,另一方面,部分文物出土以后进入科学研究阶段,不便于展出,勉强展出,给参观者也交代不清楚背景,三是部分地下文物价值高,但损害也不小,可视性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