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用足迹去喜马拉雅走一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时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 20:30: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飞进飞出鲁卡拉(Lukla),从吉日(Jiri)到鲁卡拉的徒步路线已经几乎完全被人遗弃。沿着最初的珠峰登山远征军走过的路线,穿行于典型的尼泊尔村庄中,看到的是跟高海拔地区不同的美丽风景和当地村民的独特生活方式。

耐高寒和高海拔的牦牛队是往各个山峰大本营运输物资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这条路线,每天晚上都很容易找到好旅馆,甚至发现自己是整个村子里惟一的外国游客。那里有好多又长又陡的山路,会经历无数上上下下的行走,是在到达EBC或高乔(Gokyo)之前一个很好的适应海拔的机会。

  尼泊尔这一地区所有的河流都源自北部的喜马拉雅冰川,然后向南奔流,但是徒步路线却是由西向东的。所以一路上要翻过很多被两条河分开的山脊,从一个山脊下到山谷中的河边,然后走过吊桥,又要爬到另一个山脊上??甚至第一天从海拔1860米的地方出发,到第六天穿过著名的杜考斯(Dudh Kosi)河的时候,自以为走过很多路,翻了很多山,却发斯现那里的海拔仅仅只有1500米!

  不要走得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吉日距离加德满都188公里。这里历史上因登山而熙熙攘攘,现在却很冷清的小村庄,坐了8个多小时的破旧印度产TATA牌长途汽车下来后,我就立刻背上背包出发了,因为要赶在天黑之前到达今晚的目的地席瓦拉雅(Sivalaya)。

  前两天的天气不好,阴着天,时不时还飘着点雨。频繁的上下坡还导致体力下降,膝盖酸痛,直打晃,一直到使用双登山杖后才慢慢好转。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状态也变差,一个同行的徒步者都没遇到,我开始想念远在北京和近在加德满都的朋友们,甚至开始打退堂鼓。

  结束这次徒步后,很多朋友都问我,走这种长线徒步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我说,孤独!进行长线徒步,跟身体、花费、装备等几项准备比较来说,心理准备是最不受大家重视的,但其实它才是最重要的。

  在晨曦暮霭中,穿过一个个雾蒙蒙的小村庄,我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老人、孩子和房子,同每一个路上遇到的人说Hello或Namaste(尼泊尔语中的“你好”),然后擦身而过。

  从达巴达恩(Bhandar)往后,我再没见过任何带轮子的交通工具。夏尔巴人的共同看法是,他们生活状态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没有公路。“如果昆布(Khumbu)地区有汽车可以坐,我们还会感受到我们山脉的陡峭吗?”一个普通的夏尔巴人说,“我们还会听到瀑布从悬崖上流下来吗?我们还会在经过玛尼石的时候停下来念句祈祷文吗?”

  这里的人们和远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有着一样的信念,不要走得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

喜马拉雅山区的原住民。她们的勤劳与和善令每一个徒步旅行者印象深刻。

  私家客栈

  从海拔1600米的肯加(Kenja)到海拔3530米的兰诸(Lamjura Pass吉日到南彻的最高点),是一个痛并快乐的漫长过程。这段路很长,但不是很陡峭,只有少数几个地方因为下雨有些难走。但相机的快门声证明了这个地方的风景。

  雨后,山谷里很快就升起了云雾,在那些镶嵌在山腰梯田中的夏尔巴村庄间游走,路旁成片的高山杜鹃也正盛开着。这一区域长满了高山杜鹃树、木兰、枫树、桦树,很多长满苔藓的大树静静地守护在年代悠长的玛尼墙边。由于海拔的不同,从2月中到4月底,都有红的、白的和粉色的杜鹃花绽放。

  第三天的宿营村庄高乔姆(Goyom)就在一片鸟语花香的高山杜鹃林中。Tashi Delek 客栈的老板娘做得一手好饭菜,我在这里吃到了最美味的Dal Bhat(尼泊尔的传统主食之一,就是一个米饭+豆子汤+咖喱鸡块+炒蔬菜+小薄脆饼+一大堆胡萝卜片、青瓜片、洋葱片的套餐)。尼泊尔人的吃法是把浓汤拌米饭再加其他菜一起吃,用手捏抓着吃,最划算的地方在于这份套餐里除了咖喱鸡块不能添加之外,其他的东西都可再加,直到你吃饱为止。

  尽管住在风景如画的地方令游客羡慕不已,女主人脸上的浅浅微笑却掩盖不了淡淡的忧愁,今天旅馆里又只有我一个游客。鲁卡拉通飞机后,对吉日到鲁卡拉之间的村庄的旅游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贫穷又变成了他们的最大问题,尤其对于这些经历过短暂富裕的人们来说。很多旅馆经营惨淡,闲置或关闭。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处的数据,2007年前三个月,从鲁卡拉飞机场降落开始向上走的游客有约4187人,而从吉日开始走的游客才364人。但这也成了这条路线的优点——人少、安静、住宿条件好,费用还低;完全不同于高海拔地区的风景,能更接近地接触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这3天晚上住的旅馆多是只有我一个游客,整个旅馆我随便挑选房间,我总是挨个房间看,挑窗外有风景的房间。第一个,窗外就是吊桥小河,一夜枕着涓涓水声。第二个,窗外就是整个村庄,孩子们在玩耍,踢足球,打羽毛球。今晚的,就是整片的高山杜鹃林,推开窗户,那窗口就像是一幅画挂在墙壁上。

  “到前面的村庄还有多远啊?”我开始的时候总会问这个问题。“这个??不好说啦,大家的走路速度不同的??”虽然我的向导对一路上的每个村庄都很了解,但因为我的走路速度的不稳定,他已经学会了这种回答。后来我再也不问这个问题,在这里问路,比如到EBC还有多远啊,你得到的答案通常不是距离,而是时间,是用天数来代替距离的。

  因为机票是出发30天后的,我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每天走到哪里,都看状态和心情,能多走就往前赶点路,风景好我就停下来不走,一个人旅行的好处就在于此。每当向导尽职地问我“我们商量一下明天的路程吧?”我的答案也总是“再说吧”。

  想着还有两天就能到传说中什么都有的大地方——南彻了,心情好了很多,因为到了那里我就可以去医院看医生,请他治好我身上的红包,洗热水澡、洗衣服、吃牛排、喝啤酒??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