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天津风情万种 古色古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8 15:06: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原匈牙利领事馆

西开教堂

  在租界遗迹中时空倒错

  到天津,不游海河是遗憾的。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的金刚桥,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70多公里,横贯天津闹市。天津人日常生活闲逛、休憩的地方,都离不开海河两岸,天津的历史文化在两岸沿线的每一幢楼房、每一座小院里沉积着、延续着……

  河北区的海河东岸一带,历史上曾是奥租界。虽然那奥租界只存在15年,但却留下部分奥式建筑,这些建筑接近日耳曼风格,与毗邻的意式建筑大相径庭。这些楼房属砖木结构。房顶以挂瓦坡式、德意志古堡式、中世纪哥特式为主。房屋形体自由朴实,底层为砖石结构,上有阁楼和老虎窗,墙面多为浑水墙,饰有水泥断块和几何花饰。海河北岸,还有一处意租界,这也是意大利在域外的惟一一处租界。在天津的海河岸边曾有一个以马可·波罗命名的广场,由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的契机,马可·波罗广场得以恢复,我们也有幸见到广场中央的标志建筑“和平女神”。马可波罗广场雕塑始建于1923年,由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设计,建成后由意大利途经上海运至天津。柱顶为展翅飞翔的和平女神铜像,手拿一枝橄榄枝,象征着“友谊和平”这一永恒的主题。

  当然,租界之外我们没有忘记去天后宫。“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流传至今。事实上,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它的建立确实早于天津设卫筑城。早期的天后宫其实只是船工们祈求旅途顺利的祭祀场所,规模不大,形式也很简陋。随着漕运的发展,从运河和渤海而来的各地商人促进了天津的繁荣,天后宫的规模逐步扩大。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天津城市也开始扩展。天津最早的集市和年货市场都是在这里形成的。最早的集市——宫前集,便是在宫南宫北大街(现古文化街)。

海河边上的袁世凯故居

建于1939年的东莱银行旧址,具有典型欧洲折衷主义风格

一辆人力车在通过天津“官银号”,仿佛把人带进19世纪

  小洋楼中蕴藏着故事 

  小洋楼之于天津就像艾菲尔铁塔之于巴黎,既被现实的阳光抚摩着又被历史的枝叶覆盖着,但城市的性格、气质、喜悦和忧伤都烙在建筑的皮肤上了。

  劝业场步行街作为天津的著名景点,也有许多小洋楼,但似乎已经过于商业化了,要想体验万国楼台的真正风情,你最好到五大道。午后在五大道的别墅区闲逛了许久,欧式的建筑、别致的屋顶、洁白的栅栏、斑斓的植物、活泼的雕塑……羡慕得我们流连忘返。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的坑洼塘淀,从1919年至1926年的7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在这里填洼修路,逐步形成了五大道的交通脉络。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这里成了“国中之国”。据统计,这里共有风貌建筑和名人名楼300多处,其中居住过的中外名人有100多位。曹禺是天津人,他笔下的《日出》、《雷雨》,是否就是在这千余座小洋楼中蕴藏着的真实故事?

  历史街区和那些沧桑的建筑,像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像厚重的书籍,积淀着城市的文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街区,才能延续她的历史,留住城市的根。天津是幸运的,毕竟天津人把根留住了。这也让天津成为了一个风情万种的都市,一首动人的歌谣。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