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上田园掀湿地生态旅游热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30 23:17: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桑基鱼塘 如诗如画的海上田园一角。每到节假日,总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里方兴未艾的湿地生态旅游模式。 40余品种红树蔚然成林 海上田园的原生红树林群落,品种包括秋茄、桐花树、老鼠勒、卤蕨等。建园以来这里每年都人工种植20余万棵红树苗,种植品种包括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等。早年种植的红树已经成林。 近年来,海上田园先后与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并与湿地国际机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系统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了生态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进行了红树林多品种的种植试验,吸引了包括国家工程院雷霁霖院士、国际知名红树林专家陈桂珠教授等专家到园区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国家级成果。海上田园与中山大学共同开展国家863项目研究,利用红树林净化水体,改良环境。该项目在2003年11月通过了科技部现场验收,随即又获得科技部863项目“十一五”计划第二批课题的立项。 2006年12月,海上田园又建成了红树林博览园。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是深圳封闭型的品种最丰富的红树林种质资源培育园区。目前已经种植红树植物80万棵,共有红树、半红树、红树林半生植物等40余个品种。 桑基鱼塘体现生态农业智慧 海上田园还拥有大面积的桑基鱼塘遗址。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一种古老的、独具特色的渔农生产模式:在珠江口滩涂地带,将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塘里养鱼;挖出的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桑树或果树、甘蔗。这种生态结构称为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其中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劳动人民从古就有“生态农业”智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赞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值得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西海夕阳,无限风光。 负离子浓度为都市公园10倍 到海上田园一游的人,在呼吸清新的空气中,会有肺部被洗过一样的愉悦感觉,到海上田园“洗肺”便成了人们在此休闲的新取向。据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检测,园区内平均负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5000多个,最高检测点负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9000多个,而都市绿化公园的平均水平为每立方厘米500―1000个。 位于海上田园景区中心秀美的芦花湖半岛生态度假村,临水而建,依林而立,是一组仿生态建筑。这些建筑重现了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方式,即、树居、船(水)居、穴居、洞居,加上表现古老爱情故事的螺姬居,既代表了现代人对农耕文明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缅怀,又表达了人们对未来时代高度生态文明的畅想。 吃当地特产也是很多到海上田园游玩的重头戏。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园区水域里生态养殖的鱼、虾、蟹、蚝,塘基菜地里栽种的绿色蔬菜。其中无公害罗非鱼、海虫草、沙井蚝被誉为海上田园三件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