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广东丹霞山申遗成功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3 9:25: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在贵州赤水拍摄的丹霞地貌风光景观。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中国丹霞”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意味着,历经4年不懈努力,中国丹霞申遗工作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地增加至40处,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8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 “中国丹霞”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等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包含的6个申报点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 六省申遗办公室负责人王智光在现场说:“‘中国丹霞’是世界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我们一定保护好这颗明珠,让她更加璀璨,为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作出努力”。 本届大会上,来自中国的另一项申遗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7月31日被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山预计客流增三成 信息时报讯 8月2日上午,广东丹霞山一片欢腾,庆祝景区申遗成功。景区管委会副主任侯荣丰表示,丹霞山将借助成功申遗之势,有计划地开发景区。而据介绍,成功申遗将大大提高丹霞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估计客流量将增长三成左右。 侯荣丰表示:“丹霞山景区的正常容量是每天2万人次,以往仅在黄金周时才会出现这样饱和的状况。平时每天客流量是4000人次左右,所以不会对丹霞的生态构成威胁。”据悉,目前景区没有提高门票的打算。 中新 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 据了解,“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冯景兰教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地貌景观名称,这种地貌发育在大陆陆相红色沉积层上,由于受到构造抬升和气候、侵蚀、风化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以赤壁丹山、峰林峡谷为特征的独特景观,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命名。 ●丹霞地貌“青年期” 福建泰宁:被誉为 “海峡西岸一明珠,武夷山上大金湖” 贵州赤水:是中国丹霞提名项目中面积最大的丹霞景观 ●丹霞地貌“壮年期” 湖南莨山:曾被“丹霞地貌”命名人陈国达院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广东丹霞山:有“天然的性文化博物馆”之称,又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江西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祖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 ●丹霞地貌“老年期” 浙江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