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战略高度发展旅游气候经济 |
作者:吴普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9 8:24: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贵州气候优势明显,特别是夏季,经过近十年的培育与发展,避暑旅游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然而与国内另一个以气候为一大亮点的海南做参照对比就会发现,贵州的气候优势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贵州的避暑旅游更多地是停留在旅游部门的产品层面,没有上升到旅游气候经济层面。尽管贵州省、贵阳市在大力建设全国避暑旅游新高地,贵阳市专门出台避暑相关标准、扶持避暑度假精品酒店的实施意见等,但总体来看,避暑旅游更多着眼于部门的、应季的产品层面,即旅游部门的不同季节的主打产品而已,没有上升到旅游气候经济层面,没能充分认识贵州的气候优势。二是爽爽的贵阳的品牌形象与影响力更多地是区域性的,并未上升到全国的层面。我国避暑气候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高原和华北局地。贵州优越的避暑气候条件并不在普通旅游者的一般性认知范围内。三是贵州避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周边“火炉城市”的需求,全国其他市场培育不足。贵州避暑旅游的成功和其周边的重庆、长沙以及西安等几个“火炉城市”的市场需求有着极大的关联。而全国其他地区市场份额则相对较小。四是贵州避暑经济雏形初现,旅游气候经济尚未充分显现。主打避寒旅游的海南,目前已在全国市场形成固定时段(冬季)的旅游者由客源地至海南的迁徙,产业层面已延伸出面向全国的避寒地、康疗养地。 要实现“冬暖到海南、夏爽到贵州”的战略构想,贵州应从省级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避暑气候资源,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发展旅游气候经济。首先,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贵州的气候优势,将全省的气候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开展贵州旅游气候经济相关研究或编制相关规划,使相关配套围绕避暑旅游来配置,使气候旅游能够联动全省,将贵州打造成为与海南相对应的气候旅游大省。其次,在全国市场,特别是“火炉城市”及北方严寒城市,宣传引导旅游者建立气候与人体健康重要关系的认知,使“冬到海南、夏到贵州”的构想才能落到实处。气候对旅游的驱动力就在于一些呼吸道、心脑血管或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等能够通过短期异地旅游得到缓解或控制,国外叫气候疗法或转移疗法,一般以七天为一个疗程。如果贵州将凉爽的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夏季防护以及富含锶、偏硅酸的温泉与类风湿、坐骨神经、美肤等建立关系并得到市场认可,那么贵州的避暑旅游就不单纯地只是周边几个“火炉城市”的居民来纳凉了,那样候鸟、候鸟地产、旅游气候经济才能真正成型。最后,要整合资源,立体打造旅游气候经济。气候疗法也不能完全“靠天收”,贵州原生态的环境、多彩的民族风情、阳明心学等都是非常好的素材和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气候经济服务。 全国来看,自觉从气候经济高度发展旅游的目前尚没有,贵州若能充分立足自身优势,做积极而可贵的探索,从全省战略高度发展旅游气候经济,一定可以后发先至,占领高地,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为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