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蓝天、远山、近冰,假如眼前的一切不是梦境,你怎么会甘心成为这一切的旁观者?也许你正在欣赏眼前这番美景,洁白的冰壁经阳光反射让你略有刺眼的感觉。此时,若准备了一顶头盔、一副偏光镜、冰镐、冰爪、安全绳,攀登是唯一接近顶点喜悦的方式。
攀冰作为一项挑战自然、挑战极限的户外运动,让人在不断征服新高度时,心灵承受的是无比的兴奋与成就感。有人说攀冰是“毒”,一旦染上便难以戒除!当冰爪紧紧扣住冰壁,冰镐坚决地凿进冰壁,冰块一瞬间散落滑下,发出清脆的绝响声,成就感、刺激和喜悦……就这样让身处冰沿绝壁的你沉醉,刻骨铭心!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冰壁攀登一直是登山探险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许多登山家就因为在攀登过程中遇到冰壁而功亏一篑。60年代末欧洲一些登山者凭借多年经验,发明了附带锯齿状镐头以及带坚硬前刺的冰爪,利用这些装备,攀登者逐渐发觉了攀冰的乐趣。
随着装备和攀冰技术的改进,伊冯·乔内里、杰夫·洛、格里格·洛,已经成为现代攀冰的代名词。攀冰运动逐渐盛行起来……今冬,现在,让以战冰斗雪为乐的我们攀上冰壁,接近顶点,与喜悦共舞!
玩家档案
高手:黄山
攀冰经历:二至三年
比赛经历:参加了2007年全国攀冰锦标赛,由于发挥失常没有取得名次
攀冰级别:可挑战难度攀爬。(攀冰的难度级别很难界定,主要是由冰壁的坡度和冰质的类型两因素构成。简单举例说,90度的冰壁肯定比45度的要难爬得多。)
榜样篇 攀冰易学,有成就感!
“攀冰技术其实很容易掌握,如果你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又具备一定的力量,攀上四五次,就基本具备了高手的素质。”据黄山说,最初,自己只是痴迷攀岩,2003年年末,对于冬天只能玩室内岩壁的状况,作为一个纯粹的户外爱好者感觉很不过瘾。于是,在搭档的建议下,黄山第一次接触攀冰。而他真正开始钻研攀冰技术是从2006年开始。
相对于攀岩,攀冰更适合初学者,并且初学者很容易从攀冰中得到满足,体会到成就感。“攀岩对手脚动作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因为你可以抓住的东西是固定的而且体积很小。而攀冰实际上你可以开动智慧选择好走的路径,且不论你的动作是否漂亮,只要有一定力量,都可以攀得很高。”黄山说。
北京的攀冰季通常是在头年的十二月下旬,到来年三月初,最佳的攀冰时间为1月中到2月中的一个月。照此说来,一年攀个七八次根本不成问题。在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后,就要注重动作的协调性和优美程度了。
去年春节,黄山和攀友们去了世界著名的攀冰天堂——四川双桥沟,那儿除了大量的冰壁资源外,还有许多山峰和大岩壁,近半个月时间他们攀登了许多不同的冰壁,和国内外一流的高手交流学习,那段时间黄山的攀冰技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不仅是技术层面,更领悟了这项运动的内涵,从此,黄山在冰上少了挣扎的迹象,更多的是轻松享受。
现在,黄山作为三夫攀冰的领队,更重要的工作是保护队员,首先他要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攀上20多米左右的高度拧冰锥挂安全绳,这在我们这些初学者看来是很危险的,但对于高手来说却易如反掌。“对于没有保护的攀登,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尝试的,首先是有多年的攀登经验,然后对自己的技术能爬到什么样的难度要有所了解,决不能盲目自信。”保护的工作很重要,不但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第一次攀冰的人本身就很紧张,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必须让他们有种安全感,所以在下面保护的力度分寸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黄山在练习场的冰壁上演示了一下高手的速度。30米的高度,一般初学者至少要十分钟才可以上去,黄山只用了十几秒。记者询问其秘诀,黄山说:“这都是经验,攀得多了就知道什么情况下力量怎么分配。”
亲历篇 放松心情一直向上!
由于冬季可参与的户外运动少之又少,记者也对攀冰产生了兴趣,于是抱着体验的心态参与了三夫俱乐部组织的攀冰活动。让记者吃惊的是,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甚至上了瘾。
同时,虽然户外运动的主力军是男人,但女人的细心往往会在团队中起很到大作用。拿这次攀冰来说,由于冰面的温度比地表低得多,如果不穿着冰爪站在冰面上,脚常常会被冻得麻木。亏了记者准备了几双厚厚的备用袜子,让双脚不至于太冰冷。团队中一个成员新买的攀冰鞋有些顶脚,在攀冰的过程中由于踢冰太猛,脚趾被戳得鲜血直流,海蓝云天的小药箱此时起了关键作用,创可贴、云南白药、棉签一一派上了用场。
虽然护膝并不是攀冰运动中必备的护具,也很少有人攀冰时戴上护膝,但是很多第一次玩攀冰的人可能也有记者类似的经历,攀的时候并没有感觉膝盖磕到碰到,但休息一会儿两膝稍有肿胀的感觉,回家后却发现两个膝盖已经淤紫了一大片,看起来伤得还挺邪乎。因为攀冰的冰面是凹凸不平的,两腿用力时与冰面发生碰撞,难免会受伤。虽然只是外伤,也不会感觉很疼痛,但为了避免受伤,建议初学者最好戴上护膝。
攀冰的过程远没有想象的难,尤其是当你带好了保护绳后,只要充分相信在下面保护的同伴,就不会有任何身处危险的感觉,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动作和路径,放松心情,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