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遍江南苏州温婉名胜
徐渭故居·秋瑾故居·沈园
“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怪才徐渭徐文长的故居青藤书屋清雅可喜,虽然很小,但高墙老藤水井,简洁明净,一望而知是名人雅士之居。可叹的是他的命运,贫寒一生,晚年杀死继妻,被捕入狱,为自己愤世嫉俗的性格付出了代价。
作为一代名士,书画文俱佳,但徐渭虽有才学,却难自足,生活的落魄令人心寒。性格太怪异了,似乎是不见容于人世的。才华对于一个普通的世俗中人来说,有时是负担,为它们而生,被它们占据,却失去了普通自我的安乐。那些民间富有离奇色彩的传说,有时只是经过美化的良好愿望而已。
到秋瑾故居是为了向她致敬,虽然并不赞同以暴易暴,但敬重这个奇女子的担当,“身非男儿列,心比男儿烈”!生于大户人家,衣食无忧,婚姻顺利,但并不随波逐流。如同特立独行的波伏瓦、莎乐美一样,她在寻找灵魂的历程中,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先驱之路。
“秋风秋雨愁煞人”,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个殉道者。和特蕾莎修女采取的方式不同,但她们的信念是一致的:对生命的大爱!命运厚待,为她安排了极其安逸的生活,但太多黑暗的社会现实,天性中的满腔豪情,使她不能安于针凿女红,当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难能可贵的是,辛亥革命前夕,还是清王朝统治的天下,死神之剑高悬于顶,她便将自己安危置之度外,和徐锡麟秘密组织武装暴动,并为此进行了练兵和培养干部等踏实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事败之后,为理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一只冲向光明的飞蛾。
面对看不到光明的黑暗和强权,一个普通弱女子挺身而出,这是怎样超越自我的一种担当啊!
走在沈园,仿佛走入戏曲,“钗头凤”是父亲最喜欢的词,认为唐婉之作好过陆游,儿时看连环画,小小的心灵也被感动得满心怆然,把两首词写在另外一个心爱的小本子上念了又念。在我的满腔崇敬里,这样的爱只是书中画里的美,与现实无关,但没有想到,沈园尚存,虽非往日亭台,但毕竟是旧址重建,童话一般的故事走入了现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真实的生命和情感。
走在历史的画卷中,想象当年的烟尘,确实有一种时光依旧的延续感,但自己的情怀却不复当初,开始离开背诵和课本,从感性走向理性,用更加现实的目光看待昔日的偶像,对唐婉之死心存疑惑,生命的丰富美好不仅仅限于爱情,“郁郁而终”仅仅因为爱情吗?
如果真的是相思成疾,失去求生意志,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她太过至情至性,超凡脱俗了,是另一个林黛玉!而陆老太太的强烈反对,如同贾母元妃反对宝黛连理,也自有其世俗智慧。千古知音,两情相悦,固然值得珍惜,但过分执着,在我等俗人看来,则有负于生命。有几年恩爱已远胜寻常夫妻,为何不感谢拥有,而总是含恨于失去?也许,她在情感世界里尝到的甘美,已经胜过人世的一切滋味了吧?失去它,便等于失去生命?又或许,她的生命就是因爱而来,爱尽了,便义无返顾地踏上归程。
现实中的陆游最终没有成为出家的贾宝玉,而是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并以诗名流传千古。欣赏陆游,有“犹吊遗踪一泫然“的赤子之心,用情也不可谓不浓,但更为深广,既有男女之情,更有家国之爱,时光之叹,是懂情爱的智者。
当然,如果他能殉情,也是一种境界,一段佳话,只是,更喜欢现在的陆游,喜欢那些不轻易抛弃生命,坚强地活下来的人,对生命和世界更有担当,更有智慧,也更有爱。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