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是世界上唯一可乘船游览的大江峡谷,192公里的三峡黄金旅游沿线分布着诸多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景点,广阔的三峡腹地也深藏着很多风景独特的景区。然而,由于行政体系和行业划分的长期分割,三峡游在各种利益纠葛中被阻碍了发展的脚步,多次面临着重重危机。为了全面整合三峡旅游资源,重庆市于去年下半年成立了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入60亿元对重庆境内的三峡景区动“大手术”,并将逐步实现对码头等相关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这样的大手笔,足以证明重庆市整合发展三峡旅游的决心与信心。如今,“大手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吸引着各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乃至公众高度关注的目光。

2006年5月5日,游客在江轮上欣赏三峡风光。“五一”黄金周进入尾声,三峡景区依然游人如织。据了解,长江三峡旅游市场今年一路走高,预计今年游览三峡的中外游客将突破100万人次。新华社发

2006年5月5日,两艘游船在长江三峡水域航行。新华社发
分割削弱“三峡游”
作为世界上唯一可以乘坐游轮游览的大峡谷景观,长江三峡旅游市场近年来发展低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旅游要素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游船、景区与旅行社三大板块各自为政,旅游市场混乱。出台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制定游船公约价、成立行业联合体等等,诸多整合手段从某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割据带来的负面影响。
割据所带来的弊端则日益凸现,景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客源市场恶性竞争,三峡旅游经营困难重重,旅游品牌陷入危机。以长江沿线景区为例,其管辖权分属于三峡重庆库区各区县的林业、文物、园林等部门和一些投资开发景区的企业。有的景区投入不大,仅靠门票收入勉强维持。比如风景秀丽的神女溪,由于投入少,服务差,游客数量很少。
被认为是难题突破口的三峡旅游“一票通”也因割据原因迟迟难以实现。长江三峡“一票通”旅游模式,即游客手持一张票便可在三峡沿线任一景点随意停留游玩,然后乘坐一定期限内任意一条同档次的游船前往下一个景点继续旅游。这是重庆市、湖北省在加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经济合作轮值主席会上决定共同推行的模式,但其前行道路却蹒跚而艰辛。
业内人士指出,长江上游船分属多家游船公司,各景区分属于沿线各个区县,利益如何分配很难协调。因此,“一票通”的施行存在资源整合、游船体制、利益分配和景区冷热调控等多方面问题,而且存在题中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重庆长江观光游船公司总经理黄世明呼吁说,目前应该是三峡旅游的旺季,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旺季不旺说明三峡旅游问题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程度了,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行政、行业割据问题,从根本上破解三峡旅游发展的巨大障碍。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