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要建迪斯尼乐园的消息再次引爆了中国民众的热情。大部分人表示期待,但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包括能否实现盈利,会否侵蚀中国文化等。目前全球已有5个迪斯尼乐园,分别位于美国的洛杉矶和奥兰多、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和中国香港。本网记者从洛杉矶、东京、巴黎及香港发回的相关报道,或许能够对拟议中建造的上海迪斯尼乐园提供一些借鉴。
资料图
巴黎:经历曲折迎来曙光
上世纪80年代,欧洲迪斯尼乐园在法国开始兴建,从长期的亏损到目前的收支平衡,迪斯尼在欧洲的经营经历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
1983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开始在巴黎东郊兴建欧洲迪斯尼乐园,总投资44亿美元。作为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它从筹建之初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乐园的建立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就业;而反对者则担心乐园的规模太大,经营也需要大笔资金,可能会面临亏损风险;更有甚者,干脆将迪斯尼乐园在欧洲的落户视为美国商业文化的"侵略"。
1992年4月,欧洲迪斯尼乐园在争议中正式开业。如果从接待游客数量上看,欧洲迪斯尼乐园的确有骄傲的资本:从开业之日起,乐园接待游客总数甚至能达到同期罗浮宫和埃菲尔铁塔接待游客数量之和;2006年,乐园接待游客达到1280万人次;到2008年8月 12日,乐园迎来了开业以来的第2亿名游客。
然而,表面的风光并不能掩盖欧洲迪斯尼乐园在账面上的糟糕业绩。仅仅开业一年,欧洲迪斯尼的亏损就达到了9亿美元。此外,其股票也在一路下跌,投资难有回报,这让人感到迪斯尼似乎是在"赔本赚吆喝"。
欧洲迪斯尼乐园经营不力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法国人抵制美国文化、当地雇员劳资纠纷频发、内设旅馆超乎所需、园区占地面积过大等,尤其是劳资纠纷,给整体经营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此外,迪斯尼的管理理念在欧洲也有些"水土不服",不少员工都抱怨公司的规章制度太过严苛:高跟鞋的高度、指甲的长度、耳环的选择,都必须符合公司的要求;此外,胡须和超短裙在游乐园中也被严格禁止……最终在1994年,欧洲迪斯尼被法院裁定侵犯员工人身自由,并且在雇佣过程中存在"歧视"。
为了实现盈利,迪斯尼公司可谓想尽了办法,他们通过增加开放天数,降低管理费用以及提高效率等经营方式,使游客数量持续增加,酒店入住率明显提高,游客人均消费也不断增长。终于,在经过多年的亏损之后,欧洲迪斯尼乐园2007-2008财年的营业额达到13.3 亿欧元,比上一财年增长9%,首次实现了收支基本平衡。
这一业绩使得欧洲迪斯尼乐园的高层欢欣鼓舞。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乐园取得的成绩"令人满意",他同时认为,如果处理得当,当前的金融危机反而能够给乐园带来一些商机,因为金融危机或许会让人们取消远行的计划,而欧洲迪斯尼乐园恰恰可以成为"替代选择"。

迪斯尼
洛杉矶:收益丰厚融入文化
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有两张闪亮的名片,一张是环球影城,另一张就是迪斯尼乐园。
1955年7月 17日,洛杉矶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作为全球第一家主题公园,洛杉矶迪斯尼乐园一问世便引起巨大轰动,开张一年多,游客就突破1000万人次。当1965 年迪斯尼乐园10岁生日时,游客总数达到5000万人次;10年里,迪斯尼乐园的收入高达1.95亿美元之多。据统计,50多年来,乐园已接待游客达10 多亿人次,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就近百万美元。再加上园内各项服务行业,其收入更为可观。
更为重要的是,迪斯尼乐园的意义超出了经济范畴,它已经成了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与美国文化密不可分,一些美国人甚至把其称为"软实力"的象征。
一位在洛杉矶生活了70多年的老人斯迪文今天仍然记得当年迪斯尼乐园建造时的情景。他说,50多年前,洛杉矶就像一个大村落,地广人稀,大片土地等待开发,而且土地价钱很便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市政府对迪斯尼的建设大开绿灯;当地的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什么是主题游乐园,他们对迪斯尼乐园的建设谈不上热情,但也不反对。"现在当地居民都分享到了迪斯尼乐园带来的好处,"斯迪文说。
事实证明,迪斯尼乐园给洛杉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该市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今天许多游客到洛杉矶,就是冲着迪斯尼乐园去的。洛杉矶市民形容说,因为有了迪斯尼乐园,洛杉矶更加充满活力,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但洛杉矶环保人士多米尼克对到处建造迪斯尼乐园持不同看法。他说,洛杉矶建迪斯尼时,环境、土地和交通压力较小,如果现在要在一个大都市建迪斯尼乐园,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如环境、空气、交通、土地等。他认为,建造迪斯尼乐园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效益再好也是白搭。
多米尼克强调:"同一个迪斯尼,放在洛杉矶是成功的,放在另一个地方就不一定很理想。"他最后引用了西方的一句谚语:"此之佳肴,彼之毒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