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湖北频道3月4日电(罗永斌)2月下旬,位处鄂西山区、素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飞机场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奠基仪式。承载着8万神农架人飞天梦想、历经7年争取的神农架机场项目翻开新的一页。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保护压力巨大的神农架,在国家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巨额投资中,成为首批获益的单位之一。近年来神农架以重大项目为基础,以“旅农林”主导产业为带动,积蓄巨大发展潜能,实施“弯道超越”的强劲态势,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璀璨明珠。
也许人们不会想到,这里曾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木材基地,累计为社会提供3000多万方优质木材。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神农架建区的初衷是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然而,森林的迅速衰退拉响了警报,境外媒体一度惊呼:神农架5年内就要消失!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批示:神农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应纳入天保工程。2000年3月,神农架天然林全面停伐。如今,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生态得到不断的恢复。
1999年4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示:"神农架林区生态地位重要,应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8年12月9日,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在湖北“一带两圈”发展战略中,将包括神农架在内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和旅游扶贫典型示范区的目标。
神农架以此为契机,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力度。实施了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省级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开展了木鱼镇生态修复工作,实施了武神公路绿化示范工程。国家地质公园成功挂牌,地质博物馆开工建设,珍稀植物保护园建设进展顺利。国家林业局将神农架林区纳入全国第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区范围。神农架林区已经顺利实现了连续2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在32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达到96%。现在的神农架,群山绵延,林海茫茫,每年释放氧气300多万吨,蓄水30余亿立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之肺”、“绿色水塔”。
依托神农架的完好生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天造神农架,世界生态园”为形象的神农架生态旅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快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在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农林”生态产业的路子,努力让绿色财富变成金色财富,逐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神农架林区政府区长钱远坤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怀地说。
神农架自上世纪90年代就把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特别是2001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5次召开神农架现场办公会,推动神农架生态旅游产业突飞猛进,实现了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旅游产品人性化、旅游管理规范化、旅游产业链科学化的目标。神农架旅游正在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神农架旅游战略支点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必将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