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农架林区武神公路、机场、铁路等项目建设的迅速推进,有湖北旅游名镇之称的木鱼镇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全镇干群致力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神农架核心板块区建设,上下一心,奋勇拼搏,力求把木鱼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和国际会议接待中心。
山 乡:满园春色关不住
7月的木鱼镇,山岚叠翠,溪水潺潺,好一个清凉的世界。沿“神宜”公路踏上神农架的土地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被这青山绿水所吸引;被这簇拥在绿色怀抱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所构织的诗情画意所折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木鱼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木鱼镇党委书记周立春一语道破天机:“这是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带来的成效。‘春花、夏荫、秋果、冬绿’正是木鱼镇党委政府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生态目标。
早在2000年,神农架林区便率先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八年的艰苦奋战,已显现出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经国家林业局检查组验收:2001年生态林和2004年经济林保存率、合格率分别达到100%。截止2009年,木鱼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746.3亩。
八年奋战,“退”出了农家脱贫致富奔小康,“退”出了青山叠翠碧水长流。木鱼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庸林向记者介绍,木鱼村实施退耕还林3000多亩,其中茶叶面积占1800亩,几乎80%的农户都有茶园并已有了可观的收入。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平均产茶30公斤,全村总产量就有54000公斤,每公斤按50元市值算账,毛收入540万元。
去冬今春,木鱼镇又在所辖的209国道(三堆河至青天袍段)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土地实施近千亩的生态修复工程,给满山已有的绿色添上精彩浓重的一笔。实施过程中,村民们积极配合,勇于放弃眼前利益。有6个村、393户与镇政府签订了生态修复合同,逐一把任务落实到了山场和田块。
木鱼村3组村民龚善成对这项工程的理解有自己的说法:“政府每亩补贴450元,买的是青山绿水路边风景;我们农户把原来种苞谷、洋芋的责任田改成种上茶叶、核桃、枣树的林地,既美化绿化家园又直接受益,这笔账很划算!”
今年春,龚善成在原来种包谷的2.1亩土地上种下茶叶和栽植核桃树,几天就发了丫,转了青,着实好看。看着这些变化,邻居们也不甘落后,大家都忙着种花植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美美地包装一番。
龚善成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按他自己的说法,8年前他已开始享受绿色工程的好处。他家有11.9亩退耕还林地,每年每亩不仅享受到230元的补贴,多余的劳力还外出务工挣钱,而且茶叶收入每年也在2-3万元。现在,他家不仅盖上了3层楼房,还开起来“农家宴”。
街 市:神农特产受青睐
游客们来到木鱼镇,除了欣赏木鱼古镇迷人的风景、古老的文化,总在回程时购买一些具有浓郁神农架风情的特色产品回家,或自己留念,或馈赠亲友。
7月25日下午,来自武汉的游客邝超离木鱼前,采购了一大袋茶叶、木耳、香姑等神农架特产,兴致盎然乘车返汉,他说:“多买一些,好让家人尝尝神农架的特产。”当天,记者看到,游完神农架名山秀水的各路游人,拎着大包小袋,捎上独具特色的神农架土特产,带着一脸惬意踏上了归程。
逛木鱼小镇,在这里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土特产让你目不暇接。饶邦成和饶邦金兄弟俩经营的神农架木鱼旅游超市生意更火、人气更旺。他们销售的香菇、木耳、茶叶、核桃、蜂蜜以及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小丛红景天“神农架四宝”中,要数蜂蜜、茶叶销售最好。7月26日这天,来自省城的一位国税部门的老客户一次就买走了上百斤散装蜂蜜。这些蜂蜜大多来自木鱼镇的青天、九冲、桐木、彩溪和红坪镇的部分地区。据客人们讲,神农架巢蜜是神农架野蜜蜂(黄色个头较小)在邻近的山野树林里的岩石洞里做窝,采集山里的野花花粉(这些野花是不掺有农药和化肥成分的)所酿造,属纯天然蜂蜜,为蜜中的上品。
连续3年被评为神农架先进纳税人的乡野特产的老板王祖华不仅每天老老实实地打理着自己的门店,而且通过互联网把神农架的茶叶、香菇、木耳卖到了北京、上海等七、八个省市。王老板向记者介绍,开始他在网上销售,从寄出百十元的神农架特产,现在已发展到上万元。问及王老板的收入,他甜蜜蜜地告诉记者:“一年下来,有7—8万元的营业额,2万多元的利润;山上还有18亩茶园,纯收入3.6万元,总收入也就是6万元吧!”
至此,记者认为,无论是饶氏兄弟回头客人多,还是王祖华网上销售势头旺,有一点使我们已清楚的看到,神农架林区“旅林农”生态产业链的打造在木鱼镇已真正见到成效。
农 家:富在深山有远亲
木鱼镇是神农架林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都汇集在这里。目前,木鱼镇现有宾馆饭店112家,其中:二星级以上宾馆14家;以土特产为主的旅游经营商铺107家。真可谓旅馆林立、商铺鳞次栉比。然而,随着神农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得以彰显,神农架旅游特点正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木鱼镇农家旅馆不失时机,迅速填补了接纳休闲度假游客的空白。
今年以来,神农架各大景区生意火爆。尽管北路受“武神”公路建设影响,给游客进出带来许多不便,但东路、南路依然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2009年1-6月份,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6232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30%,完成全年计划的41.65%;旅游经济总收入14084.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93%,完成全年计划的45.43%。
全区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商品、其他花费比重,商务游客比重上升,观光游客比重下降;自助游、自驾游持续升温;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实现双丰收;节庆经济效益初显,国内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休闲度假已成为神农架旅游的新亮点。
入夏以来,来木鱼休闲度假的游客处处可见,他们大多来自武汉、广州、河南、重庆、宜昌等地。清晨,天刚亮,在香溪街、茶园坡、青天袍等地都会碰上一批又一批或跳舞或做操或跑步或练声的中老年人。他们成群结队,穿行于木鱼的大街小巷和农家的田园房舍,一住就是一个月、两个月,长的达到3个月,还有的准备延长时间要到“十一”国庆节后离开木鱼镇。大家不愿离去的理由是这里气候好、空气好、景观美、民风淳厚。
陆先生是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老板,去年他在青天村杨明华的农家饭庄住过20多天。最近,他开着自驾车、带着太太又来到杨家。每天他除了通过互联网安排好公司的事务外,就是到村上的农家里走走。听说青天村全长13公里的岳-龙(岳家垭至龙降坪)公路要开发成一条旅游带,他甚至比村民们还兴奋。每天他都要到即将开发的农地里走走,与村民们憧憬着龙降坪的未来。他鼓励村民们对政府的重大项目计划要支持、配合,使沉睡千年的龙降坪早日醒来,把美景呈现给前来休闲观光的游人。
木鱼镇刚开发不久的茶园坡小区今年入夏以来成了一个热闹的去处。这里大多接待的是来自武汉休闲度假的中老年人。据初步统计,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游客近300人。
谭绍玉农家宴住有17位老年人,其中两个老年人的协议时间是一个月,因他们不想走,老板只好让他们继续住下去。
谭绍玉的丈夫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有位90多岁的省农科院教授和70岁的女儿住进了他们饭庄。平时,老教授很少下楼,除了打几圈麻将就是睡觉。临走时,他们坐着车绕木鱼镇转了一圈,看了看漂亮的木鱼古镇,像受到什么委屈似的,嘴里一直唠叨女儿没带她出去看看。老教授带着这份遗憾、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木鱼镇。
向府大院住有休闲度假的客人70多人,这里边有退休教师、医生和老干部。尤其是客人中那支京剧票友会的成员们格外引人注目。
木鱼镇早晨空气格外清新,一踏上茶园坡小区的路,人们就会被悠扬的胡琴声,还有咿咿呀呀的悠长京曲吸引住。顺着声音寻过去,几个京剧票友在向府大院的小亭里练唱。大伙吹拉弹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落落大方、潇洒自如。这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同的是面孔,相同的是脸上闪现的笑容,让人感觉到他们因京剧聚集在木鱼古镇是多么幸福与快乐!
同住向府大院的武汉市友谊路中学退休教师、武汉市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李崇权听说记者采访,不失时机谈出了他的想法。他想,由神农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在木鱼镇办一次诗词发布会,让他的诗友们一吐为快。为表达他对神农架的热爱之情,他特作诗一首。题为——《香溪源》:“雷霆万钧玉龙飞,降下九天落秭归;吐出银河灵界水,直奔大海彩云追。”
按照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钱远坤多次强调的观点:“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记者相信,李老的愿望定能实现。
干 群:项目兴镇成共识
7月22日,木鱼镇青天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隆隆响,工人们正紧张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镇党委书记周立春带领镇村干部现场查看工地,对路、池、林、桥、堤的综合配套建设予以现场指导。这是该镇紧紧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一核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木鱼镇的工作思路就是抓好重点项目,在“三大名镇”(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城镇建设、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镇)创建上下功夫。同时,木鱼镇还要配合联系重大建设项目的区级领导和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如:神农架国际大酒店、香溪一条街、神农山庄三期工程、林区中医医院及神农架游客中心、三堆河电站增容项目、神农架林区生态移民搬迁、石槽河旅游农庄街道建设、木鱼安居楼建设、木鱼生态安置小区、区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土地整治、当阳河流域治理等等。
紧锣密鼓的项目建设再次推动木鱼镇以新的起点向着新的目标迈进。我们坚信,在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神农架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木鱼旅游度假区的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周晓华 董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