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特色各异的建筑“群英会”,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大舞台,更是全球多种文化与文明的交汇空间。一座座精彩的场馆和里面蕴藏的无数精彩的节目,如同一个万花筒,充分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貌。一个人不太可能走遍全世界,但或许可以在世博会上领略到种种异国风光。
世博会开幕的几天里,世博园里的各场馆已经“掀起了盖头”,这些个性鲜明的场馆,有的已经早已广为人知,但更多的个中细节,却依然保持着神秘,正期待着人们前往“寻宝探秘”。几天来,我们的记者在世博园里大开眼界,就让记者用文字与图片,带领你去世博的各个场馆,享受这场人类文明的盛宴吧。
冰岛馆:游客席地而坐亲近自然
在冰岛馆内放映的是一部时长12分钟的关于冰岛人与大自然的电影。在长方体的放映馆内,影片被用8个投影仪投射在5个投影幕布上,加之空灵旷远的音乐,游客仿佛身临其境。
冰岛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特别推荐了影片末尾火山爆发的场景。据介绍,这些画面是最新拍摄的。据介绍,冰岛人喜欢站在山下观看火山爆发,火山灰对人体健康也是无害的。在冰岛馆的放映厅内没有设置座椅,每轮分批次进入的200名左右的游客几乎全部席地而坐,仰头观看,仿佛与大自然更加地亲近。
“纯净能源――健康生活”,冰岛馆的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文字告诉记者冰岛馆的主题。据介绍,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及间歇喷泉、欧洲最大的冰川等都在冰岛。冰川融化成水,不断汇聚,形成瀑布和河流。由于覆盖地表的厚厚冰川,也由于地下众多的活火山,冰岛被天然地赋予了丰富的水力及地热资源。
希腊:解决环境难题请伸出你的手
在大屏幕的画面上,垃圾堆积如山,污染着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是城市的交通问题,请大家伸出手,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在希腊馆,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大屏幕前方有一个半圆形的平台,上面有10个手印,当有超过6名游客把手按在这些手印上的时候,仪器便会自动感应,大屏幕上的画面开始变化――人们开始将垃圾分类,将垃圾变废为宝。“解决垃圾问题需要大家都伸出自己的手,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人员说。
在这个大屏幕上会循环播放当今城市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垃圾、森林大火、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每当游客将手放在平台上的时候,大屏幕就会变化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参与的游客说,解决城市问题,的确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丹麦:自行车同样代表城市
哥本哈根久负盛名的小美人鱼铜像静静地矗立在丹麦展厅的水池中央,此次是小美人鱼首次走出国门,这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丹麦馆的另一大亮点是自行车。“要不要试试自行车?”丹麦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和游客打着招呼,几百辆自行车让游客特别是年轻人都跃跃欲试。
丹麦馆是一座双螺旋形的建筑,其人行道和车行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
据介绍,在丹麦买汽车需要比较高的税,政府鼓励市民骑自行车,路上也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在丹麦人眼中,自行车出行是既环保又健康的方式。因此,自行车在丹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100多年以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市建成了丹麦第一条自行车道,如今欧登塞市每个住户拥有的自行车道平均里程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
“太有趣了!”一位小伙子在丹麦馆内体验自行车骑行后大喊。他还告诉记者,这些丹麦的自行车和中国的自行车不太一样,闸设置在前轮上,让他有点不适应。
瑞典:把曾经的教训坦诚展示
如今的斯德哥尔摩已经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每年有几百万旅游者慕名前来。然而,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斯德哥尔摩也曾经历过环境问题的困扰,直到上世纪60年代,斯德哥尔摩周边的水系一直受到来自污水、工业排放和交通污水的严重污染。瑞典人将这样的历史称为“斯德哥尔摩的耻辱”,为此曾下大力气进行环境的整治,专项水治理设施加上严格的环保政策使水资源重获新生,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在城中钓鱼。
在瑞典馆的进口处,有4张巨大的图片,每张图片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显示两个不同的景象,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
在一张图片中,过去的景象是杂乱的垃圾填埋场,而现在的景象则显示,这个填埋场已经变成了受人欢迎的公园,从公园可以俯瞰瑞典通往丹麦的跨海大桥。在另一张图片上,过去的景象是上世纪20年代瑞典对森林的乱砍乱伐,而如今的景象则是瑞典每砍一棵树就要种上两棵树,这样的措施使得瑞典不仅满足了本国的木材需求,还有了一门不错的生意。
瑞典人没有忘记过去,也没有丝毫的隐瞒,而是通过昔日与现在的强烈对比透露出自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