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大战略催生大市场
Eedu.org.cn 作者:朱习芳 谢…    文章来源:荆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9
 

  荆楚网消息(记者朱习芳、通讯员谢诚)自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以来,一批致力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其通过整合资源、资本运作、品牌运作、技术创新和引进外来投资等市场主体有力促进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除了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近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访圈域内各地市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状况。

  政府引导编制三大专项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鄂西圈八市州(林区)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全局总目标,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性等特点。

  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和发展,省鄂圈办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建设规划》三个专项规划,总称“一总三专”规划。

  省政府高度重视“一总三专”规划编制,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多次对规划进行阶段性成果进行批示,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先后组织编制牵头单位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规划对接优化旅游结构和布局

  在规划对接中,省鄂西圈办通过上下、左右、总专、规划与项目等四个配套,实现了下项目化、资金化、政策化的资源整合。优化旅游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与圈内其他城市共建、共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资源,壮大旅游经济。

  首先,八市州(林区)分别对区域内生态文化旅游包括交通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出一批新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如,宜昌市盘古文化(白果树瀑布旅游景区;荆州市天鹅湖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和洪湖鸟林温泉;荆门市钟祥的长寿文化;随州市的钟乐文化等,这些资源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同时,八市州还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如,宜昌市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神农架林区建成全国一流的5A级景区、世界一流的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荆州市建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目标等等。

  其次,各地通过对接,明确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宜昌市提出了“一核心三区四廊六轴” 的总体布局。即以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区为核心,由“两坝一峡”生态旅游版块,清江巴土文化旅游版块、沮漳河荆楚文化旅游版块构成的三大片区,由沿江现代经济走廊、库区生态经济走廊、宜东特色经济走廊、宜南绿色经济走廊形成的四大经济走廊,由汉宜、宜荆、宜十、沪渝、沪蓉、宜湘等构成六条交通主轴线。神农架区提出了“一轴两翼”总体布局,即以209国道黄金旅游线为主轴,建设东西两翼生态文化旅游区。襄樊市提出了建设“一心、二环、三带、四区”的布局,即以三国文化和襄阳古城为核心,以襄樊城区为内环和老河口、枣阳、宜城、南漳、保康、谷城为外环、建设三国文化旅游带,大荆山生态旅游带和江汉风光旅游带,形成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

  最后,规划对接后,一大批项目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力支撑,其中2012年前投资建设的项目基本上列出了清单,做到了资金化、政策化、时序化、如宜昌市安排项目283个,需投入资金1518.74亿元;神农架林区安排项目75个,需投入资金161.52亿元。

  现在,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到位的项目已启动建设,如,武神生态公路、神农架机场、宜巴高速公路、武当山玉虚宫复建、宜昌平湖半岛开发、神农架宫门山景区、洪湖岸边是家乡、以及“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神态景区工程等项目。

  运用后后现代理念发展经济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提出了在不发达地区运用后现代理念走出内生发展的路径策略,它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前提,坚持交通先行原则,并提出了“以文化引领”的原则,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必要投资机制等措施,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鄂西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鄂西圈建设项目库中,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占50%左右,投资占70%左右,大大改善了鄂西地区交通条件,优先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提高了各个景点景区的可入率和通畅率,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鄂西圈战略实施中首次提出了“以文化引领”的原则,重点打造神农

  炎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巴土文化、山水文化六大品牌,使文化成为引领鄂西圈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交通为先导打造特色文化圈

  为构筑高效、便捷的圈域体系,打造特色文化圈,鄂西圈制定了“打造两圈,构筑两网“的总体目标。即:着力打造“一线穿珠、路景相融、安全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圈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交通圈;着力构筑“内畅外联、辐射全国、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集约高效、安全优质、文明规范”的现代交通服务网络。

  目前,环绕汉江平原、连通长江汉江、沟通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长810公里的1000吨级航道圈将基本形成。据统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总里程已达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达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

  以交通为先导,形成圈域核心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动圈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协调与发展。目前,鄂西圈办正在着力打造长江三峡、神农架、清江画廊、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大洪山等一批重点生态景区以及武当山、明显陵、楚纪南城遗址、荆州古城、襄樊古隆中、随州炎帝神故里、恩施土司遗址城等一批特色文化景区。

  在保护与发展的压力中并存

  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鄂西圈以保护为前提,建立了健全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并传承植根于鄂西的神农炎帝文化、楚文化、巴土文化、土家苗族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等丰富文化遗产资源金和现代文化,避免对圈域珍贵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 。

  对现有文化资源以修复为手段,进一步丰富了圈域内生态文化资源,提升资源品级。其中改建、扩建、新建一批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农村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鄂西圈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为抓手。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现旅游业增长模式由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包括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等。还有旅游业余金融、仓储物流、会议发展、质询信息、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融合,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