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
红网江西婺源10月25日讯(特派记者 李卫林)数年前,婺源还鲜为人知,曾有人形象地描绘为“三省交界边穷县,山青水秀路难行。”而今,这方山水已被冠上“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国家级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等美誉,焕发出无限生机,催生了无穷魅力。
随着“中国最美乡村”品牌享誉全国和京福高铁的动工,婺源旅游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如何在旅游大潮来临之前实现提速提质,婺源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结合县情,转变发展方式,在完善规划、提升景区品味、旅游标准化管理和项目建设上创新发展,奋力赶超,推动旅游由单一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等复合型转变升级,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制定详细产业发展规划
要把发展思路和定位变为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就必须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婺源县遵循乡村旅游发展规律,把全县294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来统筹谋划,聘请专家高标准、高起点修编和编制了《婺源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婺源县休闲度假专项规划》、《婺源县农家乐专项规划》,编制了每个景区具体的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高标准编制了《江西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规划》,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公路沿线乡村建设控制性详规,新建房屋统一徽派风格,并在全县选择100个产业特色明显、传统风格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容易集聚人气的村庄将其打造成生态景观村,将景婺黄(常)高速和溪婺线两条通道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生态走廊,总投资达6亿元。
深挖内涵,打造精品景区
婺源县对现有古村落景区同质化现象,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主题景观,按照国家4A或5A级旅游区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对景区进行整改提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理坑根据村内名人文化,恢复了倒塌的历史遗迹,并对被风雨腐蚀的古建古宅进行了修旧如旧,保护了景区整体和谐,成了全国100多所高校写生创作的“大学城”。
婺源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花海,为提升油菜花观赏品质,婺源县今年在江岭景区种植油菜花的基础上,又在江湾镇篁岭、浙源乡岭脚新打造特色主题油菜花景区。对新开发景区,婺源县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打造,注重招商选资,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开发建设。段莘、浙源、溪头三个乡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已成功对外招商,其中段莘至浙源的旅游东环线公路建设已启动,极具惊险刺激的五龙源漂流特色旅游参与性项目于今年5月开始运营,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婺源县还实行“双区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游览区里最吸引人的原生态景色,在服务区里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避免景区商业化。
全面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推动旅游规范化发展
今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婺源为首批全国5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之一,婺源县以此为契机,加大旅游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先后制定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旅行社管理、门票管理、农家乐管理等8个规范性《管理办法》,细化完善了旅游各项管理制度。
在旅游执法上,旅游局设立了旅游监察大队,工商局设立了旅游工商分局,城乡管理局在重点景区设立了城乡联合执法中队,营造和谐旅游环境。在行业管理上,先后成立了宾馆、旅行社、摄影、农家乐等行业协会,引导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聘请了国内礼仪、管理等方面资深旅游专家前来授课,积极组织参加了全国厨艺大赛、导游大赛等技能比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今年,婺源县还大力开展了十佳城信宾馆、十佳明星导游、十佳星级农家乐、十佳诚信旅行社等评选活动,并把景区景点考评创优和导游员、景点讲解员纳入了年度考核。
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提质提速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提质提速,需要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来支撑。婺源县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大企业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提高旅游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投资2亿多元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婺源国际大酒店已对外营业;总投资1.52亿元的省内首个汽车拉力赛国际赛车场及省内首条自行车健身环保观光游览线等体验式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汽车拉力赛争取年底一期工程竣工并举办赛事;
总投资30亿元的婺源县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已签约,现已完成可行性报告,准备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亿元的婺源旅游商贸·文化演艺中心项目启动了前期文艺创作工作,这将填补婺源县高端文化演艺产品的空白。江湾镇篁岭景区利用景观和晒秋的优势,正在打造集特色主题星级客栈、民俗文化演绎、摄影美术影视创作、农耕文化展示和农家民俗生活体验于一体的“零门票”特色民俗文化村,力争明年“五一”前对外营业,这些项目将极大推动婺源县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崛起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据统计,今年1至9月,婺源县共接待游客407.8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亿元,综合收入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6%、18.15%、22.57%。